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

ID:28167114

大小:18.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_第1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_第2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_第3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_第4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蒲松龄《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研究综述  摘要:蒲松龄的《日用俗字》作为一部通俗作品,对清初农村生活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很有价值,同时也是一份宝贵的清代方言语料。本文简要总结了1990-XX年在《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考察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蒲松龄;日用俗字;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2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虽以《聊斋志异》名

2、世,但也有一些通俗作品。《日用俗字》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其中包含大量方言词语,内容颇多难懂之处,历来研究者有限。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1990-XX年二十多年间对《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等方面的基本研究情况,以理清脉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日用俗字》的版本和语言性质  来源和版本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

3、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根据蒲松龄自序,《日用俗字》成书于1704年,作者时年64岁。自序中还提到“旧有《庄农杂字》……无论其脱漏甚多”。据李万鹏考证,他见到一种坊刻《庄农杂字》残本,应为明代人编写,至晚不会晚于清初,作者可能是东鲁一带的人。《日用俗字》与之对照:都设31章,篇目的分类和表述半数以上可互相对应;内容虽各有侧重,但都突出“庄农”一章;词句和文字运用上,也能看出某种传承关系。因此《日用俗字》是以《庄农杂字》为蓝本,修改补充而成的[1]。  李振聚的《蒲松龄〈日用俗字〉略考》

4、提到,他看到的《新刻校正备用庄农杂字大全》比李万鹏提到的残本完整,大概就是蒲氏据以重修的蓝本。他指出,《日用俗字》版本较多,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聊斋文库”就藏有乾隆十二年刻本;钞本众多,如清据乾隆刻本影钞本一册、王村毕家旧藏旧钞本一册、孙星坦旧藏钞本一册、清钞本一册、《聊斋日用俗字正编》清钞本一册、《日用俗字正编》钞本一册、《柳泉蒲先生日用俗字》招村张宗琪旧藏钞本一册,以及山东省博物馆藏乾隆十二年蒲立德钞本等。已出版且较为流行的有盛伟编《蒲松龄全集》本和路大荒所辑《蒲松龄集》本。进一步对校后,发现路本、盛本、乾隆钞本为一个系统,影钞本属于另外一个系统。乾隆钞本、路本

5、、盛本俱非佳本,存在较多讹误,影钞本则错讹较少。所以应参校众本,校证文字,恢复作品原貌,也便于研究者的利用[2]。  于天池认为路大荒所辑《蒲松龄集》中的《日用俗字》,不是蒲松龄的原作,窜入了后人的文字[3]。而根据李振聚的观点,此书确为蒲松龄所撰,只是屡经传刻,后人对内容有所添改[2]。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

6、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张树铮通�^考察乾隆十二年蒲立德抄本、路本、盛本中的形讹字,得出影印本是路、盛二本的祖本的结论。其中路本的底本应为影印本的再抄件,而盛本则是在影印本基础上又经文本增删而成的,但字形仍以影印本为据。并且指出,今所见版本明确的影印本和《聊斋日用俗字》刻本,都经过了蒲立德等人的“校正”,并非蒲松龄稿本的原貌[4]。  可见,《日用俗字》版本较多,但由于辗转增删,至今仍无相对完善的版本。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应逐渐恢复其原貌,使佳本早日问世。  语言性质和价值  蒲氏自序中言“每需一物

7、,苦不能书其名”,而编写此书,“虽俗字不能尽志,而家常应用,亦可以不穷矣”。  据张树铮《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一书前言,蒲松龄把农村日常生活用字串编成歌谣,内容涉及封建时代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清初鲁中地区农村的全景式画面。它是一份难得的近代汉语方言词汇和语音资料,同时能反映出少量俗字使用情况,对于蒲松龄思想研究也很有意义[5]。另外,《蒲松龄〈日用俗字〉中的俗字》一文也提到,《日用俗字》是根据权威字书为日用俗词选定正字之作,是解决农村日常用字问题的实用性著作[6]。《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更是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诸方面都肯定了《日用俗字》的研究价值[7

8、]。为了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