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

ID:2999911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_第1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_第2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_第3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_第4页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词语校释商榷  摘要:蒲松龄著《日用俗字》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张树铮《蒲松龄〈日用俗字〉注》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注本《日用俗字》,填补了学术研究空白。但该注本在部分词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对照现在河北、山东等地方言材料,对“食嗓”“细犬”等方言词进行重新考释,补《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之不足。  关键词:日用俗字;方俗词语;食嗓;细犬  中图分类号:H312文献标识码:A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先生所著《日用俗字》是一部七言歌谣体、日常使用字词汇编,全面反映了18世纪鲁中地区农村从生产到生活各个方面的情景,为后世提供了

2、宝贵的历史资料。  《日用俗字》一书用蒲松龄先生的家乡方言淄川话写成,淄川方言,根据钱曾怡先生《中国官话方言研究》对北方官话的分区,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聊泰小片。[1]11因而《日用俗字》一书的词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书中词语大都保存在现代淄川方言乃至冀鲁官话中,但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该书记录的一些名物、方俗逐渐消失,这给人们理解该书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该书使用了不少冷僻字、异体字、俗字等,《日用俗字》一书成为蒲松龄所有作品中最难懂的一部。  迄今为止,研究《日用俗字》的成果不多,仅有不到10篇。张树铮、李焱校正蒲松龄用字之讹误;雷汉卿、王珏、李彬

3、、何茂活考证和注释该书的方言词语。2015年山东大学张树铮所撰《蒲松龄〈日用俗字〉注》出版,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注本《日用俗字》,填补了《日用俗字》研究的学术空白。刘祖国认为:“该书从词语释义、字形考订、注音说明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点校注释,校勘精审、注释确当、资料详赡,融整理与研究为一体,是近年来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佳作。”[12]155该评价精辟到位,实非过誉。但《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一书中个别词语的考证和解释仍存在待商榷之处。现选取该书中九则词语疏误,结合笔者家乡方言――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方言和现代淄川方言①的用法,谈谈一

4、己陋见,以就教于方家。  1、食嗓  鹅鸭虽好食嗓大  ◎食嗓:食量。今方言仍说。[13]299  案:“食嗓”义为“食管”,食管大则食量大,但“食嗓”无“食量”义。“食嗓”在近代汉语常见,并保存至今。《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席果菜之类,吃得罄尽。”清・李汝珍《镜花缘》:“遇刀石破伤,或食嗓割断,或腹破肠出,用药即敷伤口,以扇扇之,立时收口结疤。”清・袁枚《子不语》:“众奔上,见吴倒地,腹右刀戳一洞,肠半溃出,喉下食嗓已断。扶起之,绝无痛楚。”清・陈少海《红楼复梦》:“赵婆拿着杯箸,将头乱点道:‘再提一字叫

5、我烂掉了食嗓。’”“食嗓”一词多见于医书。明・李中梓《本草征要》:“爽利咽关,通畅食嗓。降气平逆,吞咽无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上》:“且入,食嗓在左,气嗓在右。”清・天休子《修昆仑证验》:“若积消长合,血止而愈,否则大吐矣。推而至于噎嗝,积成条块挤住食嗓,阳分开,阴分闭,非积之使然乎?”清・许克昌、毕法《外科证治全书》:“然气嗓在食嗓之前,或原生左前右前,故有左手剖者,多伤气断,危险之症也。”清・文晟辑《急救便方》:“如金刃伤重,或食嗓割断,用鸡皮急为包裹,用些药末干掺,定痛止血,立时见效。”清・程鹏程《急救广生集・金疮

6、铁扇散医案》:“昔有一人因角口,用刀自刎,伤长二寸余,食嗓半断,伤口冒血,痛甚。”  2、�犬  细犬傻兔更无双  ◎细犬:小狗。[13]296  案:“细犬”,山东河北一带也称为“细狗”“细猎狗”,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蒲松龄〈日用俗字〉注》一书将“细犬”解释为“小狗”,误。“细”并非“小”义,“细犬”概因其身材细瘦得名。细犬凶猛善咬,可追捕猎物,看家护卫。成年细犬身高在50公分以上,体重约20-30公斤;头部尖细,流线型身材,腹部向背部收紧,细腰;腿长而有力;双耳长而下垂,嗅觉灵敏,动作敏捷,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0-80公里,且耐力好;

7、转弯能力差,不适用于山地,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关中渭南地区等平原地区多见。细狗分为“山东细犬”和“山西细犬”①。“头如梭,腰如弓,尾似箭,四个蹄子一盘蒜”是品质优良的细狗的标准。  《周礼・秋官・犬人》:“凡相犬、牵犬者属焉。”唐贾公彦疏:“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礼记・少仪》:“犬则执�,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孔颖达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狗》:“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

8、。”清・岳浚《山东通志》:“犬,种类不同。有吠犬,短喙善守;有田犬,长啄而瘦,驶善猎;有食犬,体肥,供馔;近多畜西洋种,矮小洁狯,可玩,名‘叭吧狗’。”清・岫岩多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