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

ID:28168826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刘林月1余明主2(1都昌县三汊港中心卫生院江丙都昌3326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江丙南昌330002)【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外伤性脾破裂132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持续2〜6周,术后血小板上7T至450〜500×109/L者,使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直至血小板降至400×109/L以下停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

2、物处理后2〜6周降至400×109/L以下。无1例血栓形成或死亡。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和血凝四项应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避免继发血小板增多而引起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关键词】脾切除术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092-02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及时行脾切除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是临床创伤急诊外科的常规手术。脾脏有很多重要功能,如储血、造血、毁血等。脾切除后,机

3、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如IgM下降、IgA增加、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减少、袞老和畸形的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以及循环血中血液流变学变化,如血液成分的流动性降低、黏滞性增加等,严重者可有静脉血栓形成[1]。血栓发生率为5%〜10%,血栓大多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如血栓一旦发生于某些部位的血管,如视网膜血管、肠系膜静脉、门静脉等,可造成严重后果[2]。九四医院2006〜2012年井施行脾切除术132例,所有患者术后都出现血小板增高,出现时间最早术后2〜3d,通常在术后1周左右升高明显,达547〜1382&ti

4、mes;109/L,无1例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性治疗,血小板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2例患者,男性90例,女性42例,年龄14〜58岁,平均38岁。多数为复合伤(合并头颅、胸部外伤、骨盆骨折等),全组患者术前都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并行积极抗休克输血等治疗。红细胞230〜350×109/L,血红蛋白60〜98g/L,血小板35〜200×109/L。外伤性脾破裂术中估计失血1800〜3200mL,输血800〜30

5、00mL,均行脾脏切除手术。术后复查全血常规吋均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现象,出现时间最早术后2〜3d,通常在术后1周左右升高明显,达547〜1382×109/L,术后每2日复査血小板,当血小板升高至800×109/L时每日复查全血细胞计数,并监测血凝四项(部分凝血酶原吋间、凝血酶原吋间、凝血活酶吋间、纤维蛋白原测定)。1.2治疗方法及结果当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00×109/L以上开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200〜300mg,每日1次;潘生丁50mg,每日3次口服;适当

6、加用血栓通100mg,每日3次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治疗。当术后血小板超过700×109/L,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每日1次;当术后血小板超过900×109/L,采用静脉滴注肝素治疗,用微量泵24h维持,每12小时静脉滴注1.25万单位,治疗至血小板下降至900×109/L,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小板数量和血凝四项,以便及吋停药或调整用药。16例患者血小板在900×109/L以上,持续吋间长达2〜3周,经综合治疗无1例并发血栓形成。2讨论2.1病理生

7、理正常生理状况下,脾脏内储存的血小板占全身血液中血小板总量的1/3,并于需要吋将其释入血液循环内,血小板经正常生存期后亦在脾脏内破坏清除。脾切除术后患者的造血功能处于一种极度的活跃状态,短期内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几倍十几倍的增高,易发生血栓形成[3】。通常行脾切除术后2〜3d即可见有血小板增高,并常在7〜14d内达到最高峰,呈上升、下降波动期,以后又逐渐下降,约在术后1〜2个月内恢复正常[4】,冇的甚至更长,机体适应后,无下降至正常后出现血小板反弹病例。有研宄显示,脾切除后早期常见血小板增高,约占75%。但血小

8、板异常增多罕见报道[5]。2.2不良后果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和静脉壁损伤。脾切除术后血栓发生率为5%〜10%[6]。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1)手术对血管的损伤;(2)残留脾静脉易形成血栓,并蔓延至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主干;(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4)术后血液抗凝血物的改变,如C蛋白、S蛋白、抗凝血酶2111减少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