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ID:28172421

大小: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8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_第4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者:漳州市龙师附小施婧发表时间:2011-10-119:37:54访问次数:1287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过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等条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探究方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究、懂得探究的能力。一、民主对话,平等交流-..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

2、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具体地讲,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能给予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感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才会被激发出来。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我不急于展示答案,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

3、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议将瓶子推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太浪费水了,课文中有一句“瓶子里的水不多。”又有同学提出用吸管,对于这种童话式的想像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荒唐”两个字来否定,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年龄是一致的。很快有学生提出看法,认为现场没有吸管,或者乌鸦不会用吸管。这样,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论证问题,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必要条件。通过创设情

4、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有效探究和意义建构,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1、创设导语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情感。导课是整个教学的前奏、序曲,要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上课时,教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性纷纷被调动起

5、来了,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习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活中的缩影,通过导语设置,还原生活,让课堂显示出活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探究。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欲望。教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表演、游戏、剪纸、现场辩论、听故事复述、看投影片、看录像带等情境。但必须做到所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力求生动有趣,能引导他们的情感。力求提高他们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审美能力。如果情境复杂可以分步演示,分步讲述。3、创设争论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6、、求知欲,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我提问:“你认为乌龟和鲤鱼谁说得对?”。课堂很快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简单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讨论,鼓励相互质疑、相互辩驳,在辩论过程中找出各自的问题所在,最后老师才明确“乌龟和鲤鱼讲的都是片面的”。三、尊重个性,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

7、“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理解,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鼓励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中的精髓,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里的“因材”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教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探究性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创造性感受

8、、理解、评价、鉴赏文本。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