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ID:44310890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引导【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0048-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

2、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重视一个“导”字。“导”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潜心诱导,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动机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内驱力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趣导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中心,从审

3、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精彩'和'糟糕'这组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课题中,你认为作者的目的何在?”从课题引发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大胆质疑,处于积极、好奇的状态之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机,使其萌发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耐心疏导,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不会产生参与意识,其主体性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在阅读教学中,耍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疑惑处、争议处不失学习信心,教师必

4、须导在关键处,并着力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自主探究的信心,为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创造条件。(一)要“导”在学生的疑惑处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开讨论、自由交流,充分发表口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以此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小摄影师》一课时,针对文屮“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这句话,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小男孩走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问题有很大的思维空间,笔者抓住时机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问题,激活了学生

5、自主学习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二)要“导”在学生的争议处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阅读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既会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乂难免存在偏离主题的答案,或是超越“常规”的想象。对此,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结合教学需要发挥情感效应,多角度给予学生包容性的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进行必要的疏导,使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了》一课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这样做吗?”有学生认为文屮的

6、父亲太冒险,假如有余震父亲将可能失去自己的性命。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给予了导向性的疏导和评价,让学生从中悟出“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实践证明,教师“导”在学生疑惑处,“导”在学生争议处,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阅读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三、细心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动力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晶质首先表现在“质疑”上。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条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让学生常有疑点、常有问题

7、、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最终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细心指导,运用了“两抓”“两重”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抓导读线索现行教材在每组课文前都安排了“导读”(单元教材分析)内容,简要介绍了木组课文的组成及学习内容,指出基本训练重点,提出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前引导学生读懂“导读”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笫十i册第五组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

8、后,学生便明口学习本组课文应解决以下问题: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3•读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与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根据上述提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口主探究学习。(二)抓预习提示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如能安排学生在预习中自我感悟,自得新知,从课题、词句、内容入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等,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再见了,亲人》一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