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

ID:28179448

大小:74.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_第1页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_第2页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_第3页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_第4页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陶瓷鉴定入门浅谈(一)有关屮国陶瓷发展史的几个问题1.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陶器我国境内0前发现最早的陶器是江苏溧水县神仙洞遗址出土的粗陶残片,陶片长2.5cm,宽1.8cm,厚0.5cm。呈黑褐色,一面有粗糙的斜线纹。据屮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碳14测定年代其绝对年代为11200±1000年,它表明祌仙洞遗址陶片的烧制年代不少于一万年。2.东汉时期烧成真正的瓷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从瓷器和丝绸开始的,瓷器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发明的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的小仙坛地区烧

2、出了真正的青釉瓷器,经浙江考古所和上海硅酸盐研宄所的科学测试,其胎土的成分、耐火度、烧结度、孔隙度己经脱离了陶器的范畴,具备了瓷器的性能。瓷器的发明确立了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进程。1.陶与瓷的区别自东汉时期中国瓷器发明之后,陶与瓷即分为两支并驾齐驱、共同向前发展。二者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烧造原料不同,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讲,制瓷原料与制陶原料有着本质的区别,瓷器使用的是由高岭土、长石或长石质岩石风化而成,陶器使用的是黏土或者河床沉积土。烧成温度不同,瓷器需要1200度以上的

3、高温烧成,从而产生莫来石结晶等强度和硬度很大的新物质,而一般的陶器(宜兴紫砂陶除外)使用黏土、沉积土,温度超过1100度以上,就会变形开裂或者烧成灰渣。胎土吸水率不同,瓷胎的密度大,空隙度小,烧成后基本不吸水或吸水率很低,而陶器缝隙大,吸水率高,长时间的浸泡还会变软坍塌。瓷器耐腐蚀、耐酸碱,敲之有金属的清脆声咅。陶器熔点低,容易剥落,敲之声咅发闷。涉陶瓷收藏领域应当注意的儿个问题陶器的收藏陶器年代久远,除考古发掘之外,很难见到全器,民间虽有真品出土,但多为残器。陶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汉代的彩绘陶器,在灰陶上

4、用红、白、橘黄等色画满了变幻流动的云气纹,充满了抽象的动态美。汉代的彩绘陶要防止后画彩,仿者通常会在光素无纹的茧形壶和带盖圆壶上后上彩,画的纹样十分逼真。汉代的黄、绿、褐等色的低温釉陶以及顺延下去的唐三彩、唐搅胎、宋三彩、辽三彩、元琉璃、明珐花、明琉璃、清琉璃等都属于陶的范畴,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陶器品种都值得收藏,当然所收藏文物必须开门,模棱两可的陶器不能收。在陶器的鉴定上,当地的考古工作者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亲自参与发掘,长期研宄,熟知出土陶器的典型特征。烧造陶器的原料是随处可得,造价低廉,

5、仿制者制的乡土仿品多以当地的出土物为摹本,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有不少仿品凭空臆造,怪里怪气的,收藏时应当留心。许多买家一到了人烟稀少的边远农村就放松了警惕,实际上哪里都一样,只要你不懂,蒙你没商量,经过作旧处理的陶器真假已经很难区别。近年有的仿制陶器连同旧器深埋地下,器表土虫爬过的痕迹都能做得出来,十分逼真!就像现在仿制的海捞青花瓷器器表甚至粘满了许多蚌壳类的海底生物,谁能想到这些蚌壳不是经年累月在海底形成的,而是用强力胶沾在新烧瓷器上的呢?关于“老窑”瓷器的收藏老窑瓷器也就是早期瓷器,相对于明、清和近代来

6、说吋间久远一些。一般把东汉至元代的瓷器称之为老窑(元青花除外)。在旱期瓷器收藏中应当遵循历史发展的脉路,收藏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起码可以归属到陶瓷发展史上某个阶段有代表性的窑或窑系的东西。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南方青瓷,隋代北方的白瓷,唐代南方的越窖青瓷系统,北方的邢窑白瓷系统,或者其他能体现唐代“南青北白”时代特征的瓷器。还有映现大唐文明的唐三彩,都可入收藏之列。宋代宫廷统辖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当然最理想,如果找不到五大名窑可以扩展收藏八大窑系的器物:有北方的汝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磁州窑

7、系、耀州窑系、南方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建阳窑系。还可以扩充到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地的地方窑,有的窑虽然在八大窑系以外,但还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了当地瓷业发展水平。收藏一堆谁也没有见过、谁也说不清楚的民间小杂窑是不太可取的,如果再有点真假方面的争议,就更不值了,谁也说不清楚的东西应当留给专业工作者研究考证,作为业余收藏显然不太合适。初学者应当特别注意各地方新做老窑瓷器,老窑瓷器烧造技术含量不高,对原料和窑炉条件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只要使用柴窑并重复过去的手工制坯过程,同时参照当地出土物认真模仿,基本上可以仿到

8、八九不离十。现在个别仿名窑制品己经能做到九成以上的逼真程度,一般很难看出破绽,如唐三彩、唐搅胎、仿宋、元、明龙泉窑,仿宋定窑,仿宋,元钧窑,仿宋耀州窑;仿宋、元景德镇影青,辽三彩、辽白瓷等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大批高端仿品出现。元、明、淸瓷器的收藏明、清瓷器的收藏是近现代世界范围内收藏的热点,百年来热度丝毫未减。多年前笔者曾听国外拍卖界人士称中国明、清官窑瓷器是“永远不落的太阳”,当时还不理解,觉得小题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