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ID:28182807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1页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2页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3页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陆婧江苏省新沂市第六中学221416目前,我们徐州地区的中考是初中生升学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载体,既能全面评价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而纵观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分数的比重呈增加的趋势,成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徐州市中考说明,研读教

2、材、更新教法,方可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好学、乐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木文就近几年徐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特点以及考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较普遍的现象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并拿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一、近几年徐州语文中考命题思路及特点徐州市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原则为“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遵循新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改精神。从2006年至今,徐州市中考命题的一贯特点为: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充

3、分体现新课标要求,与时倶进。试题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三个维度的交融、整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二、徐州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学生的写作现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性,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

4、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1.命题特点鉴于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其在中考试卷中分数比重较大,作文水平的高下决定了语文成绩的优劣,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中考成绩。从2006年以来,徐州中考作文(部分举例:06年以“心”为话题,09年以“面对自然”为话题,11年的“冇句话儿在心头”,13年的“总冇一次惊喜”)的命题总能从吋代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到传统与现代相容、永恒与时尚相伴,鼓励书写生活、感悟人生,也能体现中学生作文训练中所侣导的“绿色作文”和“本色作文”的训练思想。Ml吋兼顾作

5、文命题形式的发展变化,给予具体的语言引领,对中学生在立意审题方面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逐渐使作文命题的方向冋归原点,逐渐地不设审题的障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考场中迅速打开思路,较好地降低了审题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抒写“真性情”。2.学生的写作现状结合历年阅卷教师的中考作文批改札记和我自己的批改总结来看,优秀的作文绝对数量不是很大,而三类卷甚至四类卷的比重不在少数。有的学生作文生编硬造,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泛杂乱,缺乏逻辑;有的作文结构残缺不全,靠东拉西扯凑字数,根本谈不上深层次的思考人生、提炼生活的本

6、质了。生搬硬套、平淡无奇、虚情假意成了中学生作文的硬伤,失分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些学生审题不清写得跑题了,大大影响了语文成绩,进而影响了综合竞争力。由此看来,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训练不容忽视,是吋候把作文教学纳入正确的轨道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了。三、教师的应对策略面对中学生不尽如人意的写作现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局面有所改观呢?我想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体现学生是学4主体的前提下,要遵循写作的规律,研究命题的趋势,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相信“量的积累最终会迎

7、来质的飞跃”。要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相信学生的可塑性。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冇。因此,在充分了解中学写作现状的基础上,除了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把握文章主旨、认真选材外,更应教会学生在平吋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其作文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1.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点滴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的吋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好下笔。”我们平吋作文就是写

8、人、写景、记事、抒情等,所以只冇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景物、人物的个性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所学语文的特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并记下所观人、事、物的特点,积累在日记本上,冋吋也积累在自己的脑海里。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只有把生活的体验写入文章,才是真实的,才能和读者贴近。这样,学生冇话可说,有米之炊巧妇可为,感情自然流露,抒写性灵,真实可信。读者也会有感同身受的领悟,易引起共鸣来。2.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