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

ID:28188585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_第1页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_第2页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_第3页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_第4页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词调《忆秦娥》从唐至宋的发展流变摘要:《忆秦娥》是写闺阁之情的词调。该词调从李白创调之初,便以哀婉凄切为其声情特点。经过众多作家的创作和改革,从唐至宋,《忆秦娥》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属平常之调,却可以引众多的文人竞相传唱,《忆秦娥》有其独特之魅力。关键词:《忆秦娥》李白源起格式流变中国的词与诗是中国文学的两大高峰,历来受到文人和研究爱好者的重视。词与诗不同之初便是词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度,往往“各司其职”。在众多的词牌之中《忆秦娥》是描写闺阁情调的词,但又不仅仅是闺阁,词人们往往冲出闺阁表迗更深的哀愁。

2、因此哀婉凄切便成为主要特色。从词调的源起到词的定型,《忆秦娥》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唐五代时期据现有文献记载,在唐五代时期,只有两人作该词调,一位是李白,一位是冯延巳。以李白的《忆秦娥》为代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词借女子的闺阁之情写出了历史的兴亡交替,黍离之悲。这首词被《钦定词谱》尊为正体,该调的闺怨题材也成为后世惯用题材。唐五代的第二首《忆秦娥》便是冯延巳所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冯延巳的这首《忆秦娥

3、》格式却与正体的《忆秦娥》有所不同。“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灯下客。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这首小词共三十八字,双叠,在用韵上确是四仄韵,无叠韵。陈廷焯在《别调集》卷一中评价此词“此别调也,意极芊婉,语极沉至。”1.北宋时期时至宋代,词到达鼎盛时期。词人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沿用旧调,还大量的自创调,各种词调层出不穷。北宋时期,《忆秦娥》词调共创制12首。根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检索:张先(1首)欧阳修(1首)苏轼(1首)李之仪(1首)秦观(1首)吴则礼(1首)贺铸

4、(3首)晁补之(1首)毛谤(2首),共计12首(不包括无名氏作品)。在这12首《忆秦娥》中,张先以及欧阳修的两首值得注意。张先《忆秦娥》: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欧阳修《忆秦娥》: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红玉暖,入人怀,春困香令,帐前明画烛。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苦残宵、更漏促。这两首词加上冯延巳的一首,现代的词学研究者称为李体《忆秦娥》的同名异调的作品。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在三位词人之前,李白的这首《忆秦娥》还不

5、是广为流传,也或许“箫声咽”一调比三位的词来得更晚。之后的李之仪《忆秦娥》自注“用太白韵”(《姑溪居士文集》卷四五)。从此李白的词作为正体开始流传开来,至此两调合而为一,以李白之名流行开来,冯延巳等主体皆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贺铸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三首《忆秦娥》其中有依李白正体者,但也创作了该词调的变体,即押平韵。虽说非词调本色,但仍然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创新。后人依变体进行创作者亦不在少数。1.两宋之交靖康之变以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掳,金灭北宋。宋钦宗弟弟赵构逃往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赵构即

6、宋高宗。随着朝廷的转移,北宋不少人也开始了流寓江南,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北方,大宋的子民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亡国的生活。这一时期,以《忆秦娥》为词调的词共创作了25首,其中向子令(2首)向令(1首)郭应祥(1首)万俟咏(2首)王庭令(1首)朱敦儒(4首)周紫芝(1首)李清照(1首)房舜卿(2首)蔡伸(2首)陈与义(1首)张元干(1首)王之道(1首)杨无咎(1首)孙道绚(1首)仲并(1首)康与之(1首)侯令(1首)共25首(不包括无名氏作品)。借助词这一文体形式,词人们纷纷表迗了自己的故国之思,爱国

7、之情。抗金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甚至是贯穿整个南宋的主题。1.南宋时期到了南宋时期,统治阶级安于现状,耽于享乐,不思收复,这也使得政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词人们可以在比较安稳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忆秦娥》词调共创作93首。按《全宋词》如下:曾觌(5首)韩元吉(1首)朱淑真(1首)赵彦端(2首)王千秋(3首)袁去华(1首)朱雍(1首)姚述尧(1首)陆游(1首)范成大(6首)杨万里(1首)朱熹(2首)沈端节(1首)李处全(2首)赵长卿(1首)王炎(2首)杨冠卿(2首)程垓(3首)陈三聘(5首)石孝友

8、(1首)赵师侠(1首)汪莘(1首)张侃(1首)黄机(1首)张辑(2首)陈德武(1首)刘克庄(5首)吴潜(1首)翁元龙(1首)黄升(1首)何梦桂(1首)刘辰翁(5首)颜奎(1首)黎廷瑞(10首)仇远(1首)蒋捷(1首)郑文妻(1首)梁意娘(1首)刘焘(1首)汪元量(7首)共93首(不包括无名氏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除少数思收复的词人选择抗金爱国题材之外,大多数人又走入闺阁,学写喁喁儿女之情,伤春悲秋之作到处可见。整个宋代并不是只有这130首,此外不标注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