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

ID:28190619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_第1页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_第2页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_第3页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_第4页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医方药在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张光明(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太和236600)【摘要】目的:探讨和学习观察祖国中医中药,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肾阳虚袞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方法:木文对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喘的临床辨证论治,并以喘病中的以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两型,分别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衰,真对肾阳虚袞的病症,中医在治疗方药上,首当以补肾,温肾纳气的方法治疗。具体肾阴不足而致的以喘证发病的,临床其治疗方法是:当以滋肾填精,纳气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通过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肾阴与肾阳虚袞和不足,

2、所致的咳喘病症,临床治疗均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笔者通过临床中医中药的临床灵活运用,采用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和临床分型的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对那些临床较为疑难的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所致的咳喘病症,发挥中医中药的专科特长,发掘未能发现祖国伟大医学宝库理论知识,使它能为人类造福,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关键词】古医方药;肾虚致喘;辨证论治;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44-02喘证中医以气喘,喘息,以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喘证乂作为一个症状来

3、看待,它常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在发病的某一个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证,也就是某型某种的喘证分型了。喘证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祖国医学把喘证分类分型甚多,有实喘和虚喘,而实喘和虚喘乂有不同的分型分类,其中今以虚喘而作临床辨证论治,肾阳虚袞和肾阴不足所致喘证发生仅仅是虚喘的两个分型而易。肾虚而致喘则是以肾阴肾阳两者不同的而乂有内在相联的关系,中医前贤对肾虚而致喘是这样认为的:“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充分说明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宣发与肃降,使其下纳于肾,如若肾气亏损,不能助肺吸气,即可出现呼吸气短等病症。前医所谓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正确说法,也在指导我们今日的临床。宋代《圣济总录》“肺气喘急门”谓:“肺气喘急者肺肾气虚,因中寒湿,至阴之气所为也。盖肺为五脏之华盖,肾之脉入肺中,故下虚上实,则气道奔迫,肺叶高举,上焦不通,故喘急不得安卧”。喘证的虚证多以呼吸微弱或浅表,呼多吸少,慌张气怯,面色苍白或青灰,额奋冷汗,舌质淡,舌上无苔或有苔而白滑或黑润,全身有明显消瘦或浮肿,脉象微弱或弦大而虚,或细数,由此充分说明了,肾阳虚衰和肾阴不足而致喘证的具体体征[1]。今将其喘证的临床关系和临床症状的处方运用以及发病机制,介绍给同道,不妥之

5、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1喘证与肾阳虚衰的临床关系喘证与肾阳虚衰的临床关系是:肾阳虚衰故名思意就是患者以肾阳虚而致的喘证发作,虚喘是以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唯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中医认为实喘为肺,虚喘在肾,喘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均由脾、肺、肾三脏器不可分的内在关系,肾阳虚衰就是喘证在素日治疗中最后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其患者首先是素体虚弱,喘促日久,呼多吸少,稍劳动或一活动则其喘证更甚,常常以呼吸不能接续,神怯,汗出,肢冷,腰痠,面部有浮肿征象,夜尿多,胫肿,精神蒌顿,痰多清

6、稀,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弦大而虚[1]。其临床的治疗原则:肾阳虚衰而喘者,当以虚证论治,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能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见喘治喘,见喘平喘,虚喘当以扶正培本治疗为主,在治疗肾阳虚的虚喘要与肺、脾三者的关系认真对待,摆正其标与本,是补肺、补脾均在肾阳虚的程度上加以辨证论治,首先是以温补肾阳为主,至于虚实夹杂,寒热兼见,当根据具体情况,而辨证立法,选方用药,此外更要注意临床的并发症,以及各种急、慢性疾病所出现的不冋症侯,或出现呼吸迫促等等,一定要结合现代医学采取必要的静脉输液,给氧等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常规中医

7、药治疗,B的标本兼顾,减少或减轻患者的病痛之苦。11、临床症治和处方运用临床症状治疗和处方运用是:肾阳虚及肾阳虚衰K临床症状,多以患者久病,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稍一活动则其喘其,时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痰多清稀,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弦大而虚,或脉微细沉弱等,根据苏临床症状,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衰,真对肾阳虚衰的病症,中医在治疗方药上,首当补肾,温肾纳气的方法治疗。方选《金匮要略》方中的金匮肾气丸,以及《济生产》中的参蛤散加减治疗,金匮肾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而成,古人大病用汤,缓病用丸,其功效

8、是以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而致的腰酸脚软,身体以下常有冷感。本方温肾纳气,根据前古之人虚喘治肾兼治肺的理论,方中用参蛤散,参蛤散也就是人参、蛤蚧,本方用人参、蛤蚧补益肺气,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