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

ID:2819547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_第1页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_第2页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_第3页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_第4页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课标分析: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材分析:这一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共涉及到三大块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教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难点多,而且难点大都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浅出。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为重点;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

2、系”为难点,做到抓大放小,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学会观察法、阅读法和比较法等。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2

3、.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创设情景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40年,是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英国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一年,古老的中国挥手告别过去,步入近代社会。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在经济领域,中国又经历着怎样的新陈代谢,又有哪些旧事物在衰落消亡,又有哪些新事物在成长,

4、在壮大。今天,我们就转入专题二的学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同去体会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请同学们阅读导语部分,找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5个阶段。总结(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夕得到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遭到巨大打击。)(幻灯片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去探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幻灯片2)讲授新课:首先请问大家“什么是近代工业?”“近代工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提示生产方式方面)(大机器生

5、产)进一步提问创办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哪些条件?(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那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具不具备这种条件?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和一段文字,此段文字和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不用与市场发生太大的联系,就能完成再生产和生活。衣食之外,无他求。可以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不具备创办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那么鸦片战争后的情况又如何呢?(幻灯片3)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的

6、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幻灯片4)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请大家阅读材料和课本归纳都有哪些变动?出示材料一: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

7、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幻灯片5)棉布生产者一部分棉纺织业↓打破了自给手工者破产失业棉布消费者降低成本另一部分棉纺织业手工者↓打破了自足继续参与竞争买洋纱织布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幻灯片6)出示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思考:第一次

8、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农副业及商业有什么影响?使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产品的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幻灯片7)[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增开10口岸,不久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中国海关的管理权被英国人操纵近一个世纪。西方侵略的加剧,使得自然经济解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