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

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

ID:55859851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0

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_第1页
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_第2页
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蕲春县实验高中翁计元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3)、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远远超过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导入新课:以黄梅戏《天仙配》音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自给自

3、足的自然经济会逐渐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可引导学生回忆专题一农业和田庄手工业的内容,理解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然后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如资本主义芽出现。可以找一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材料。但是需要指出此时,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的经过①鸦片战争回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内容),指出,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中国土布土纱无法与之竞争,最终,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二鸦引导学生回忆二鸦后不平等

4、条约,指出外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自然经济解体进一步加快。3、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让学生看书,找出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②表现:③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归纳指出本子目之间内在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外商企业刺激C、洋务运动诱导D、资本主义萌芽介绍“资本

5、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2、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3、地区:沿海地区(设问):为什么会分布于沿海地区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4、产生途径:5、代表性企业:可以打出一些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兴趣。(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A、外国入侵,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B、“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概况:同时通过幻灯片打出于张謇、周学熙以及荣氏兄弟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的认识。(3)近代民族企业的特点:打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和与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自然和社会(或地

6、理、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1、分布地区和部门不平衡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教后感: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本节课与传统历史课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基本不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自由发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的、主动的和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求知的欲望与激情也被激发起来了;让学生学习了用心去感知历史,而不是单单用脑去记历史,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历史走出课本、走向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本次活动探究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困惑和展望:一是这种

7、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部分学生参与度远远不够;二是我们尚未从真正意识上摆脱主控课堂的行为方式,教学仍是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模式框架中套行;三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情况没有能够真正在课堂上清晰地反馈出来;四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在课上尚无法清晰地判断。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