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

ID:28208878

大小:34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8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_第1页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_第2页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_第3页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_第4页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足的胜利-日治时期台湾官方与民间放足运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足的勝利-日治時期台灣官方與民間放足運動研究研究生:高雄女中 王怡雅、劉俐妏、潘映寧15<天足的勝利-日治時期台灣官方與民間放足運動研究>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限制第二章 纏足源流第一節纏足的定義第二節中國纏足溯源第三節台灣纏足源流探究第四節小結第三章 放足運動推動過程第一節放足運動源起-推動放足運動之動機探究第二節政府於放足運動過程中扮演之角色第三節民間力量在放足運動中扮演的角色第四節小結第四章 結語第一節結語第二節未來展望第三節參考文獻15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身處於女性地位較為提升的現代,我們很難想像古時候女性所受的種種束縛。而這種束縛

2、在近代,尤以纏足最具代表。纏足是一項中國社會特有的風尚,它將女性與美麗、地位、性慾、文化、金錢,緊緊的纏繞在一起,其本身是一種在男權主義下形成的風俗,並對近千年來的中國婦女不論在身體或心靈上皆有極大的影響力。在近代女性史中,反纏足是個女權發展極為重要的轉捩點。梁啟超認為:「纏足一日不變,則女學一日不立」黃麗琴,<性別角色與社會意識形態:論變遷中婦女問題>(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頁80。,放足為興女學之本。然而,纏足在今日卻早已不復見,這是為什麼呢?就我們目前習得的知識而言,我們只知道台灣的放足和日本殖民政府的政策有關。但我們相信除了政治力量的影響外,仍有其

3、他被忽略的因素。纏足的起源因資料多來自詩詞,未有確切史料記載,因而難以斷定其確切起始時間,一般多認為纏足肇始於五代李後主寵妃窅娘。纏足的風氣起初並不盛行,約到了北宋才逐漸成形,且當時婦女纏足的人數不多,纏足者主要以青樓女子為主。直到南宋,人數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元時纏足人數更多,且出現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明清時期則是纏足發展的高峰期。  而中國的纏足風氣主要是由漢人移民的遷徙帶至台灣。這股小腳風潮一直持續至20年代左右,受到日本政府的明令禁止,以及民間知識分子鼓吹……等因素的影響,才慢慢消退。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反纏足運動如火如荼

4、進行著的同時,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之下的台灣,放足運動也逐漸萌芽。在殖民政府的眼中,纏足不僅僅是一項舊有習俗,更是一種不良風俗,且與辮髮和吸鴉片為當時即刻需要改善的三大陋習。纏足除了直接的限制了婦女的行動力,亦使個人衛生保養不易,更間接影響了台灣整體經濟活動的生產。而日本殖民政府從起初鼓勵放足的漸進引導政策,至開始採用國家強制力,制定強迫婦女放足的法規,其中演進的過程是否也象徵著政府角色的轉變?  之後隨著新文化以及新觀念隨著西潮的到來,促使台灣民間的新知識份子也開始出現了反對纏足的新思想,進而民間也有了呼籲解放纏足的聲浪,並在台灣各地設立天足會,推動天足思想。以黃天階的台北

5、天然足會為代表,這樣的社會運動在放足運動過程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欲藉由此次撰寫小論文的機會,探討當時在纏足至放足的過程當中,政府與民間是各持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一項社會運動?而同時期的國際局勢,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影響了台灣人民的新思維?我們希望透過了解台灣纏足的發展,進而深入探討日治時期政策與民間力量對於放足運動的影響;並15將以一種深入學習的態度,擴充原先已知的領域,探討當時放足運動的過程。第二節、研究目的  探究日治時期台灣放足運動的過程,探討在放足運動過程當中,日本政府如何藉由殖民政策的執行加以民間知識分子的推廣,使台灣婦女擺脫纏足的束縛,加入新時代女性的行列

6、,及當時民間與政府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與影響。第三節、研究限制  本論文探討範圍在日治時期,然而有些資料是由日文編寫而成,且沒有譯本。由於筆者未學習日文,有些日文資料無法解讀,造成研究資料蒐集方面的侷限。第二章 纏足源流第一節、纏足的定義大家熟悉的三寸金蓮是古時對中國纏足婦女所穿綉花鞋之美稱。而這樣一雙三寸的小腳,便是「纏足」此項風俗之下的產物。  究竟纏足是什麼?所謂的纏足係指女孩約在五、六歲時經過一系列將腳緊縛之過程:由試纏、試緊、裹瘦(裹腳頭)以及裹彎(裹腳面),最後加上保養此一動作才稱得上完整。第二節、中國纏足溯源  纏足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來說,大多採用起源自五代南

7、唐李後主嬪妃在跳舞時將布纏於雙腳為纏足之起源的說法。宋代學者張邦基(約生於十二世紀)撰寫了一則簡短筆記,其中開宗明義地談及纏足:「婦人之纏足,起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目。」張邦基,《墨莊漫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如此一則簡單筆記,卻說明了纏足乃是「起於近世」的一項風俗;而他這番特有的觀察,後來更經常受到學者引述藉以強調纏足之始不會早於十二世紀。又,纏足的資料於宋代開始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所以我們大約可判斷纏足此習俗在宋朝時,與前朝相比是較為受重視且普及的,但普及的族群仍不算廣泛。需至明清時才開始蓬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