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

ID:28211190

大小:4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1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2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3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4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夏衍改编创作的方法研究,以《祝福》《林家铺子》为具体实例,阐述了作为改编者首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在电影改编屮,选取好作品、设置人物等电影化的改编方法与创作技巧。在改编风格的一贯性上,夏衍没有走曲高和寡之路,而是推动电影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为当今的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关键词]改编者;忠于原著;电影化;电影时间;改编风格在中国电影编剧中,夏衍一直都是推动电影改编创作实践的重要剧作家,创作于1956年的《祝福》与1959年的《林家铺子》,是其最有代表性

2、的改编作品,分别改编自鲁迅和茅盾的同名短篇小说。而在此之前,夏衍早于1933年便将茅盾的《春蚕》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1943年,他又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改编成舞台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更是亲力亲为,在身肩多个职务的同时,仍积极投入创作。1961年编剧的《革命家庭》,改编自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1962年夏衍还特别开设过改编训练班,将改编作为重要的创作实践,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旨在为中国电影培养更多的编剧人才。在1965年因“文革”被迫停止创作前,夏衍刚刚完成了改编自《红岩》的电影《烈火屮

3、永生》的剧本创作。夏衍30余年的改编创作,无疑为中国电影的改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作为改编者作为改编者,首先需要对题材十分熟悉,对故事所发生的环境,有足够丰富的生活常识与体验,这样可以帮助编剧更好地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为剧本增加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在改编《祝福》时,夏衍因为是浙江人,对秋冬之交江浙一带农民的生活很了解。于是,在写魏老二给祥林嫂提亲的一幕时,给祥林嫂的婆婆安排了摘乌桕的动作,形象化地再现了当地的风俗,这是鲁迅原小说中没有的细节描写。在改编《林家铺子》时,夏衍同样联想到自己家乡

4、过年时的情景,在描写事物上更具体地描写了供水仙、小茶碟摆橘子等细节,使影片的情景更加生活化、使观众感觉更加真实。其次,改编者需对原著有深入而透彻的理解力,在改编与原著的关系上,寻找自己的平衡点。从文学转换到电影,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以安德烈•巴赞为代表的、极端忠于原著完整性的影片,如罗伯特•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演员用画外音朗读日记,这种方式被克拉考尔认为是非电影化的、“强迫别人接受的表现”[1]。一种是以災拉•巴拉兹为代表的、允许创造白身完整、独特的艺术形式。

5、在把原著改编为电影剧本时,“把原著仅仅当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而根木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2]这种改编方法,在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基础》一书的第十一章中被认为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视觉经验,使剧本更加电影化,而最好的改编艺术就是不要绝对忠于原著。针对改编与原著的关系问题,夏衍并没有走向两种改编方法的极端,而是试图融合两种方法。首先,他承认“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它的工作就不单单在于从一种艺术形式改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它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但也要力求比原著有所提高,有所革新,有

6、所丰富”[3]174。在对《祝福》的改编中,鲁迅原小说并未写祥林嫂砍门槛,但夏衍为表现人物在被压迫到穷尽时,也会迸出反抗的力量,于是刻意加入了祥林嫂在半疯癫的状态下去庙里砍门槛的动作。这样的设计意在加强祥林嫂的反抗精神,然而,经历了“文革”之后,使我们意识到这种“破四IH”式的行为,其实根本无从改变中国人内心的麻木、愚昧与无知。而这正是鲁迅要在原小说中表达的中国人人性的悲剧。虽然砍门槛这个动作的增加,没有削弱原小说的悲剧性,但却使电影《祝福》的悲剧演变为一出对万恶的旧社会控诉的社会悲剧,而非人性悲剧。这是夏衍

7、处于50年代的W史局限下的一种改编方法的选择,是对原著小说的一种受局限的理解,今日看来方觉鲁迅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更为深刻。最后,改编者需要更多电影剧木创作的专业技巧。只有了解了电影摄制的流程,才会在改编剧本的阶段,合理安排场景、布景、道具、特技等要素,控制剧本的长度,尽可能缩小投资的规模。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屮提到,“我有一个很固执的意见,就是反对场次过多。不论从艺术上(即戏的结构上)说,或者从影片的成本上说,我一直坚信我的意见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的。”[4]作为改编者,如果原著者在世,在改

8、编电影剧本时可与原著者多做沟通,共同商讨原著的思想主题,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如果原著者离世已久,则需要改编者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解之后,再确定改编的方法。二、改编的方法《祝福》与《林家铺子》都是根据短篇小说改编成的剧木,这就需要夏衍在“为量不多的精华中间,去体会作品的精祌实质……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下,通过更多的动作、形象一一有时还不得不加以扩大、稀释和填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和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