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ID:28227189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_第1页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_第2页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_第3页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_第4页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中职语文新教材背景下,教必需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首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程度,它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语文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作为老师,我们需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

2、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文课堂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两者的关系绝对不是主动与被动、斗争与对立,而应该是和谐平等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放下架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宽容、民主,使语文课堂在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如果我们只是一板一眼,机械式、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能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

3、想法观点的机会,那么学生会产生一些抵触,甚至厌学的情绪,自然大大降低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度。二、优化课堂的提问方式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常态,非常有必要。在以文本阅读赏析探讨为主要形式的中职语文课堂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住教学的

4、重点与难点。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优化课堂的提问方式。1.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中职学校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即便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与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学生充分参与为目标,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如果教师的提问设计缺乏有效把控与引导,我们发现课堂中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初衷开始变形。笔者在执教法布尔的《蝉》一课时,让学生找出蝉的蛻变过程,然后由同学们自由讨论。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

5、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能力,对非自愿者、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的同学要多予以指导与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2.注重问题的层次序列教师的提问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原则,以一种阶梯式的方式层层推进。按照这样的提问序列,教师能够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

6、重点突破,从重点问题入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一课,开头一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我们可以将中心论点作为重点进行突破。笔者在提问时,启发学生思考呼应文章题目的语段有哪些,这样可以吸引学生聚焦到文本中来,学生也容易在课文中间部分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围绕这一论点,再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

7、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自己的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1.树立提问的开放意识教学中,许多问题的设计,都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现在许多还未定论的问题,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有一种开放的意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最后所说的“人间如梦”,应该怎么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意识,启发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