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ID:28229881

大小:69.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_第1页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_第2页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_第3页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析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祥云672100摘要:目的:探究以MRI检测肩袖损伤的情况,评估此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因肩袖损伤而进入木院接受诊治的51例患者,以MRI对其展开病征、症状检测,并系统分析检测情况。结果51例患者有29例属于肩袖部分性撕裂者,其患处都为M上肌腱,乜含9例为上表面侧受损、13例为下表面侧受损、7例为肌腱内组织撕裂。当中,22例属于全层撕裂者,包含7例W上肌腱全层撕裂、8例伴有肌腱回缩、肱骨头向上

2、移动及肌腹回缩等多种征象、7例伴有肩胛部位下肌腱受损问题。结论:MRI在鉴别肩袖损伤问题时,能较清楚地反应出撕裂程度及相关征象,为肩袖损伤的预后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征象根据。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MRI;诊断肩关节处出现不稳定病症,多数和上盂唇及相关结构受损有关联,即肩部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盂唇止点相连接的位置,呈现岀由前到后的受损问题。这种病症多以盂唇撕裂、长头腱受损为主[1]。时下,用于鉴别肩袖撕裂的技术手段比较多,为探寻到最为有效的鉴别方式,木文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因肩袖受损

3、而进入木院接受诊治的51例患者,以MRI对其展开病征、症状检测,进而系统分析检测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因肩袖受损而进入木院接受诊治的51例患者,其中,有3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17-49岁间,平均(30±4.07)岁;含:35例复发型关节不稳定脱位者、9例活动后肩部关节异常疼痛者、7例肩部关节前方受损者。以上多数病例都出现了上举、外展功能受限或局部压痛等情况。1.2方法1.2.1检测方法以GEHDE1.5TMRI扫

4、描设备对全部患者的肩部关节实施检测,辅助患者作出仰卧式体位,其双手摆放在中立的位置,拇指向上,以包裹患病肩侧表面的方法展开扫测。设备矩阵测量范围采用320x256,FOV16-18,以GESignaHDE4通道的线圈进步检测成像,横断位采用T2WI-FSE、T1WI-SE,斜矢状位、斜冠状位采用T2WI-FSE,探查关节软骨采用PDFS。分别实施轴位、斜矢状位、斜冠位等扫测,待定位像结束以后,扫测轴位,在矢状面及冠状面像上设置横断面成像,层面与关节盂垂直;当轴位得以完好定位后,然后对斜矢状位实施

5、扫测,垂线放在冈上肌的长轴之上;再扫测斜冠位,将定位线平行于冈上肌腱的长轴、肱骨的长轴上1.2.2分析资料扫测完后,分别由2名MRI影像阅片医师负责读取数据,以双盲法实施具体读取操作,经共同协商后,处理差异性问题,并评估肩袖撕裂的具体程度,得出一致结论。1.3诊断及分型标准撕裂程度标准:若扫测高信号牵连到冈上肌腱,没奋牵连到全层,判定为部分撕裂;若扫测高信号牵连到全层冈上肌腱,亦或冈上肌腱表现出不稳定性或不连续性,判定为全层撕裂。撕裂分型判定:若撕裂牵连至肌腱关节的一侧表面,其滑囊表层较光滑、完

6、整,判定为下表面出现部分撕裂。若撕裂牵连至滑囊-侧表面,关节侧面较为完整,判定为上表面出现部分撕裂。若撕裂牵连氛围不达关节的侧面位置,也没奋牵连滑囊一侧的表面,受损位置仅在肌腱以内,判定为肌腱内组织撕裂。1.结果经MRI扫测后,51例中,有29例属于部分性撕裂者,其患处都为冈上肌腱,包含9例为上表面侧受损、13例为下表面侧受损、7例为肌腱内组织撕裂。当中,22例属于全层撕裂者,包含7例冈上肌腱全层撕裂、8例伴奋肌腱回缩、肱骨头向上移动及肌腹冋缩等多种征象、7例伴奋肩胛部位下肌腱受损问题。1.讨论

7、3.1肩袖撕裂症状的形成解析肩袖撕裂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按损伤程度可分为部分撕裂和全层撕裂。可同吋伴冇冈上肌腱的冋缩及肩袖广泛撕裂的情况。部分性撕裂可无明显疼痛,外展肩关节吋,肩袖撕裂部分与肩峰下接触而产生疼痛,主动外展吋不能对抗阻力,使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另外,肩胛盂外层约是肱骨头构造体积的四分之一,如果上臂向外伸展为90OC,此吋的肩部关节于前、后活动的移位间距平均是20毫米[2】。加之,肩部关节的前一侧构造中包含多种组织(如关节囊、孟唇及相连韧带等)。肩袖及孟唇组织多为缔结性质,属于致密性纤

8、维组织,当肩关节产生活动吋,承枳着放松、紧张状态更替的任务,因此,该部位受损几率较高。3.2MRI用于肩袖撕裂鉴别中的作用探究MRI技术引入临床检测操作中,使肩袖袖撕裂的扫测鉴别工作更具敏感性,同吋提升了检出正确率。此研究中以T2WI-FSE、T1WI-SE、PDFS序列,横断位、矢状位、斜冠状位展开系统探测,文中实践表示,当患者取中立仰卧式体位吋,其肱骨的长轴、冠状标准面间有夹角,角度在(25.0±4.1)度间,同吋,冈上肌的腱部、长轴间也有夹角,角度在(1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