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ID:28233303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_第1页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_第2页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_第3页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_第4页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钱劲英(东北林业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62-02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乂称过敏性鼻炎。系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为一类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即由于反应过强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不同类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

2、、寄生虫病和各种传染病等日益减少以至消灭,而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却日渐增多。过去40年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长。变应性鼻炎患者约占工业化国家人口的20%,在我国中心城市的自报患病率达12%[1]。据世界卫生组纟只“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工作小组指出“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疾病,累及全世界10%-25%的人口”,并认为“这个数字很可能低估了该病的真正患病率”。故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类。变应性鼻炎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亦称I型超敏反应。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应性

3、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细胞的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该机体时,此抗原则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桥连”,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典型症状。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其治疗原则伍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K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以第2代抗组胺药

4、物、抗白三烯药物.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总体上具冇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异性免疫治疗,即给予患者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变应原疫茁),使之达到一定剂量,以有效地改善暴露于该变应原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一.药物治疗:组胺和白三烯是参与变应性鼻炎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临床需要有针对性的快速起效的药物,同时针对迟发相反应的炎性介质,也需要选择相应的拮抗药物,提示拮抗组胺和白三烯生物学作用的药物对变砬性鼻炎治疗的重要意义。1.抗组胺药物: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抗组胺药物,是对H1受体起火活作用的反义激动剂,通过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而阻断组胺的生

5、物学效应途径,又称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控制鼻痒、喷嚏和流涕等速发相变应性症状,通常对鼻塞症状的疗效不佳。根据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将抗组胺药物大致分为镇静作用显著的第一代和相对而言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主要包括:氯苯钠敏、苯海拉明、溴苯钠敏、曲普利啶和异丙嗪等,由于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嗜睡、视力模糊、U干和尿潴留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己有近30年的历史,主要包括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和地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又称新型抗组胺药物,其特点是长效,只需每日1次;对中枢神经一般无抑制作用或轻微,很少

6、出现镇静嗜睡等副反应;对喷嚏、清涕和鼻痒效果较好,而对鼻塞效果仍较差,需同时酌情使用减充血剂。多数患者U服抗组胺药的0的是控制己经发作的变应性症状,因而希望药物能够快速起效。总体而言,针对常年性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间的疗效没有明显差距,阿司咪唑和氯雷他定起效相对较慢,约1-3小吋后,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和特非那丁起效较快,约1小吋左右。预防性地应用抗组胺药物,可防止变应性症状发作。冋吋在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药效通常在停药后仍持续一段吋间,如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7天后停药,药效仍可持续7天吋间。除拮抗组胺的作用外,部分新型H1受体拮抗剂还有广泛的抗变态反应作

7、用,艽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减少白三烯的释放;降低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状态;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胞间黏附分子,减少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抑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抑制缓激肽和P物质等炎性介质的作用。较晚问世的抗组胺药物体现更佳的受体选择性和亲和力,例如:咪唑斯汀对H1受体的亲和力较特非那丁、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高10-20倍,而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能受体、血清素激活的受体和覃毒碱胆碱能受体、以及K他类型的组胺受体的亲和力极低。在冇效地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同吋,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