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

ID:44641991

大小:34.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_第1页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_第2页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_第3页
资源描述: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摘耍:目的:动态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动态监测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鼻部症状及SIgE.TIgE及ECP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疗程推进,观察组的症状改善幅度逐渐降低。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

2、71-8801(2013)11-0114-01变异性鼻炎(AR)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1]。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特异性免疫疗法(SIT)进行治疗。本研究动态监测SIT对于AR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AR患者84例,均存在明确变应原,单一变应原均为嚇,15例合并哮喘症状。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5-61岁,平均为(31.6±3.2)岁。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以丹麦

3、ALK公司提供的标准屋尘哺变应原制剂进行治疗,经上臂远端1/3外侧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注射15周。其中,1-4周给药浓度为50IU/ml,每周的相应剂量依次为0.lml、0.2ml、0.4ml和0.8ml;第5-8周浓度为500IU/ml,剂量同1-4周;第9-15周浓度为5000IU/ml,每周相应剂量依次为0.lml.0.2ml.0.4ml、0.6ml、0.8ml、1.0ml和1.0mlo第17周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浓度为5000IU/ml,剂量为1.0ml,1次/2周,连续用药3次;此后改为1次/3周,连续治疗3次后,改为1次/4周,用药1次。如AR急性发

4、作或者哮喘发作,应遵医嘱子以对症治疗。对照组:木组患者在症状发作吋,予以抗口三烯药物、抗组胺药物以及口服或者鼻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1.3疗效评价。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鼻塞、鼻痒、打喷嚏及流涕,并进行症状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1・4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开始(T0)、治疗15周(T1)、总疗程12刀(T2)以及18个刀(T3)四个时段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了蛋口(ECP)、特异性免疫球蛋口E(SlgE)o1・5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

5、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鼻塞、鼻痒、打喷嚏及流涕症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月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各时段鼻部症状及SIgE、TIgE.ECP比较。两组治疗前鼻部症状及SIgE、TIgE及EC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T0-T3时间段,症状改善幅度逐渐降低,见表2。3讨论AR是临床常见慢性疾

6、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诱发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牛活质量。药物是临床治疗AR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停药以后极易复发[2]。在临床治疗中,为获得长期且较为稳定的疗效,疗程多需3年左右[3]。SIT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清ECP含量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亦逐渐消失,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变应性鼻炎实际上是一种IgE所介导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实施SIT治疗后可显著降低SIgE及TIgE水平。但SIT疗程较长,难以快速控制患者的急性症状发作,故应尽量避免在急性发作期进行疗效评价。木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2周

7、后,患者的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减小,认为在此阶段进行疗效评估较为合理。SIT将在AR的治疗中发挥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陈建军,孔维佳,项济生等•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特杲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57-59[2]杨钦泰,陈壮桂,黄雪琨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3):596-598[3]田惠,宋岚•两种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