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

ID:28251652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2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3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感悟摘要: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让“意外”助长课堂活力,让生成丰富课堂教学,从而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牛.命活力,使课堂上的“意外”变成如约而至的美丽生成。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充满成长的律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关键词:生成性;预设;对话;宽容;捕捉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作为对学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品德课堂更应当是动态牛.成、充满变化的。有效的课堂牛.成,能激发师生双方的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

2、力。使课堂上的“意外”变成如约而至的美丽生成。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一、积极预设一一课堂生成的基木支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生成的高效发挥正是依赖于教师精心的积极预设,积极预设为课堂的整体走向奠定了基木的框架,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是一种机动的调整和灵性的提升。预设情景,主要是去触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木情景设计中。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最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写在纸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纸条。再对自己拿到的纸条上的问题提出你的有效建议。有的

3、学生提出的建议充满童真、童趣,让我惊喜不己。对“儿时玩伴高自己很多,烦恼不己”的建议是“和比自己矮或者差不多个的同学一块玩”(这不正和注意转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创意)。对“爱发脾气”的建议是“经常对自己说,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理智控制法的学生版,太逗了)。这些课本之外的调控情绪方法很受学生欣赏,连我都感觉受益匪浅。这些“意外”的课堂生成使我的教学充满变数,也更具有吸引力,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由此可见,预设时不仅要参透教学三维0标,更要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规律,以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样才能真正

4、做到“以学定教”,避免了预设中的成人化倾向。二、有效对话一一课堂生成的基本方式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动态资源得以生成的前提,是学4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冋吋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在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教学中,学生在讨论“未来社会里

5、,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这•一问题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做到不需要教师和学校了。我没有立即进行反驳,而是让学生把理由表达出来。学生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借助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教师,而并非需要特定的职业,也不用在学校这一特定场合进行学习。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在人脑里植入知识晶片,教师和学校更显多余了。笔者借势对这一观点组织了一个课堂辩论:究竟未来社会需不需要学校和教师。学生逐渐在辩论中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后笔者再及时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取代教师职业,网络可以让我们获取各种知识,但教师在对学生健康人

6、格、健全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上所发挥的榜样作用是网络所无法具备的。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主要做了两件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以及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吋引导。在认真倾听和因势利导中,让学生自己形成结论。这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形式无疑更受学生欢迎。三、捕捉资源一一课堂生成的基本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吋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程资源不是静止的,课堂是充满灵气、生机和变化的。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奋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晴。学生的一个举动、一个冋答都可能是稍纵即逝的课程

7、资源。教师要奋一只慧眼,吋刻关注并及吋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奋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在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享受学习》的教学中,笔者原本想让学生选择观点,分成“学习是苦大于乐”和“学习是乐大于苦”两组,然后进行辩论。然而学生都选择了“学习是苦大于乐”,笔者灵机一动,以“学习是乐大于苦”的观点和学生进行观点交锋。学生为了战胜我,积极发表看法,课堂气氛特别的活跃。而学生也在和我的辩论中认识到了学习有苦也有乐,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