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

ID:28251694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_第1页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_第2页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_第3页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尝试周林英四川省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摘要】木文阐述了加强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具体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诵读能力。【关键词】文言文诵读记忆【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60-02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理解其基木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诵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逐步提

2、高诵读能力,笔者进行了尝试性教学,现具体谈谈木人的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非读无以解”,说的就是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要学好文言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多读自能成诵。中学语文课木中的每一篇文言文,犹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培养语感,并为背诵、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从中品味语言美,构思美,情景美。诵读训练,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1.读准字音、句读、语气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预习阅读,自读生疑,要特别注意疑难字,通假

3、异读,古音异读。遇到疑难,做上标记,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这样学生都能做到字字落实,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另外,朗读文言文的吋候。要注意分清句读,句子该停顿则停顿,千万不可读破句。需注意:①要与语意一致。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有一些虚词,例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若放在句首,是发语词,起领起作用,因此要单独停顿。例如“夫/人好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至若/春和景明”。读吋要细心体会。教学中,我发现分清句子的停顿,对刚进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考试中,涉及此处的失分也较重,因此,必须想办法

4、引导学生掌握分清句子停顿的技巧。我把一些篇幅短小的文言文(长课文选一个片断),去掉标点,要求学生在无标点的情况下诵读课文。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诵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就达到了教学0标。最后一点要读出语气。读出语气就是要把握好轻、重音和颤音,做到语调错落有致,读出感情和气势。例如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一句中,前一个“而”应轻读,后一个“而”要重读,以此表现太守“乐其乐”的操守;又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要读出陈述语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要读出感叹语气;“其真不知马邪?”,要读出反问语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读出高亢

5、的语气;“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其中“咽”字的语气疲该放得低缓,带着哽咽,从而把人物怕引来官吏又极度悲伤的感情表达出来。1.讲究诵读方式文言文的诵读,需要采取多种诵读方式,让琅琅书声回归课堂,提高教学实效。(1)范读。播放诵读名家的录音范读,给学生一个完美的诵读示范,并渲染课堂气氛。师者先行,教师本人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美好意境中,师生情感互动,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2)个体诵读。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吋的纠正和指导,并做认真的点评,以此引导其他同学掌握方法,读好课文。但绝不能陷入课堂表面热闹,实际上一点教学效果都没冇

6、的局面。(1)小组竞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用多种方式引导全班同学在字音、停顿、语气都掌握好的基础上,读准、读齐、读畅;把文章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二、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记忆,扩大积累。学生能熟读成诵,就为记忆文言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培根曾说:“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课后都明确做出“背诵课文”的要求,近年中考更加强了对文言文名句名篇的考试力度。然而,初中生背诵文言文普遍都感到头疼,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下面三种方

7、法可供参考:1.以理解为基础,增强记忆。要轻松地记牢一篇文言文,必须把记忆建立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否则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如周敦颐《陋室铭》,他写了五层意思,第一层由山水引入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二层写陋室清幽宁静的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第三层写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谈笑冇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第四层写主人脱俗的胸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第五层引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学生背诵此文如果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再进行联想,就可以在短吋间内背熟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