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

ID:28260211

大小:78.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_第1页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_第2页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_第3页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动力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06例杜秋燕王国安陈俊杰陈建科许慧芳刘样满(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方法:将18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6例,予以红、蓝光照射后联合中药湿敷治疗;对照组80例,仅予以红、蓝光照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与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2.83%,总有效率8679%,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7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的统计结果分别为&

2、chi;2=4.31,P<0.05;χ2=5.41,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关键词】红、蓝光;中药湿敷;痤疮【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42-01我科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应用光动力疗法即红、蓝光治疗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的轻、中度痤疮患者,其中男96例,女

3、90例,年龄16岁〜32岁,平均年龄(22.5±2.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3.5年。轻、中度分级符合Pillsbury分级法[1]。两组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異体纳入标准:皮损主要分布在颜面部的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无囊肿形成;患处无开放性伤口或糜烂面者;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并发其他皮肤病者;近2周内未U服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其它易引起痤疮的药物;近两周内未使用过其它口

4、服或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非光敏或瘢痕体质。剔除标准:不能按时复诊或失访者。1.2治疗仪器:英国欧美娜治疗仪,以LED为光源,通过1700个聚焦发光二极管矩阵发出能量为40〜50j/cm2的窄波红、蓝光(415nm±3nm,633nm±3nm)痤疮治疗仪。1.3中药面膜: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白芍、丹参、桑白皮、地肤子、防风、皂角刺、苦楝皮、乌梅等各30g,5000ml水煎煮30分钟,然后浓缩,冷藏备用。1.4治疗方法:纳入观察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5、组。1.4.1治疗组:(1)欧美娜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湿敷。(2)方法:清洁面部,常规消毒皮肤后,用痤疮针清除毛囊内脂栓或脓液。然后用红蓝光痤疮治疗仪,蓝光波长415nm,红光波长633nm,治疗剂量蓝光48j/cm2,红光126j/cm2,红蓝光交替治疗,光板距离皮肤表面4〜8cm,每次照射吋间20min,光疗后取院内自制中药浓缩液(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白芍、丹参、桑白皮、地肤子、防风、皂角刺、苦楝皮、乌梅等量水煎浓缩),纱布浸湿覆盖面部,20min后清洗面部,每周治疗2次,8次一个疗程。1.4.

6、2对照组:(1)欧美娜治疗仪照射。(2)方法:清洁面部,常规消毒皮肤后,用痤疮针清除毛囊内脂栓或脓液。然后用红蓝光痤疮治疗仪,蓝光波长415nm,红光波长633nm,治疗剂量蓝光48j/cm2,红光126j/cm2,红蓝光交替治疗,光板距离皮肤表面4〜8cm,每次照射吋间20min,每周治疗2次,8次一个疗程。1.5疗效评估:在治疗中的第1、2、4周和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和第4周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4、6、8周的面部粉刺、丘疹和脓疱的数目,得出非炎性皮损(粉刺)和炎性皮损(丘疹、脓

7、疱)的平均降低程度。在第8周进行总体评估。治愈为炎性皮损消退>80%;显效为皮损消退50%〜80%;好转为皮损消退10%〜40%;无效为皮损消退<10%或加重[2]。痊愈率=痊愈人数/治疗人数×100%,显效率=显效人数/治疗人数×100%。总右效率=治愈率+显效率。1.6不良反应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皮肤自觉症状(如瘙痒、灼热)。1.7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两组冇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本研究共治疗1

8、8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红-蓝光照射联合中药湿敷)106例,对照组80例。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者的统计结果分别为χ2=4.31,P<0.05;χ2=5.41,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之间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轻度灼热、瘙痒,但均在Id内自行缓解,未做特殊处理。除此之外,所有的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无其它特殊不适。3讨论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