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

ID:28264232

大小:20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_第1页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_第2页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_第3页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_第4页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二专题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http://www.591up.com)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2、。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专为高中学生打造的免

3、费手机学习工具——591随身学!邀请码:591017(手机免费登陆网址:http://m.591up.com)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http://www.591up.com)4.(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5.(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

4、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7.(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

5、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8.(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专为高中学生打造的免费手机学习工具——591随身学!邀请码:591017(手机免费登陆网址:http://m.591up.com)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http://www.591up.com)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

6、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

7、“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11.(2011年海南高考5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