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

ID:28292142

大小:66.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辨证推拿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济南市按摩医院250021【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29-01遗尿是指三岁以上的小儿睡眠时不随意的将小便尿在床上,又称“尿床”。三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形成,而产生尿床者不属于病理现象。长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笔者于2007〜2009年,运用推拿疗法对30例门诊患儿进行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九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推拿门诊患儿,其中男19例,女11例,患儿年龄在3〜口岁之间,3〜5

2、岁5例,5〜7岁15例,7〜9岁8例,9〜口岁2例。肾气不足型9例,肺脾气虚型16例,肝经湿热型5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1.2诊断标准1.2.1诊断依据: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遗尿的诊断依据。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夜发生尿床,甚则1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椎裂,泌尿系X线照影可见其结构异常。1.2.2证候分类①肾气不足: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3、无力。②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澹薄。舌偏淡,脉缓细。③肝经湿热:睡中遗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2•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经治后未再遗尿。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未愈:遗尿无变化。3•治疗方法3.1治则: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者温补肾阳、补益肺脾,肝经湿热者清热利湿。基本处方:揉百会、揉丹田、捏脊、按揉三阴交、横擦腰紙部。辨证加减:肾气不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推三关,揉肾俞,揉命门,揉关元以温肾固涩;肺脾气虚者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点按肺俞、脾俞,捏脊(捏三提

4、一)以益气固脫;肝经湿热者加清肝经、清心经、揉小天心、退六腑以清肝泻热。方义:揉丹田、补肾经、揉肾俞、擦腰舐部以温补肾阳,壮命门火,固涩下元;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点按脾、胃俞、捏脊以健脾益气固脱;揉百会、揉外劳宫,温阳升提;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三阴交以通调水道。4.结果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经1〜4个疗程治疗,30例患儿,痊愈1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其中1疗程治愈的3例,2个疗程治愈的5例,3个疗程治愈的7例,4个疗程治愈的4例。5•典型病例:患儿王某,女,5岁半,2008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家长陈述患

5、儿已经遗尿二年多,每晚11点至12点之间遗尿,尿量较人,患儿晨起不知,伴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发黄,皮肤粗糙,疲乏嗜睡、形体消瘦等症状,X片检查患儿素有先天性紙骨隐裂。诊断为小儿遗尿并慢性胃炎。患儿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齐鲁医院就诊,服用缩泉胶囊、中药、微波理疗等效果不佳。经三个半疗程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饮食显著改善。6•讨论遗尿是儿童常见症之一,对家庭和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现代医学认为⑴,多与遗传、疾病、生活管理、药物应用、环境等因素有关,由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现代医家通过X线检查发现某些顽固性遗尿的患儿与隐性脊柱裂有

6、关,这类患儿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历代关于遗尿的论述颇多,《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癮闭,不约为遗溺”,明确地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其病位在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的吸收、运行、排泄,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和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故遗尿的发生与三焦、肺脾肾密切相关。《灵枢·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素问

7、·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诸病源侯论》曰“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寒,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小儿素体虚弱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下元虚冷,致膀胱不约、开合失司,而发生遗尿⑵。若由于各种疾病引起肺脾虚损,气虚下陷,也可以出现遗尿,正如尤在泾所云“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金匮》所谓“上虚不能治下也。”饮食入胃,经脾的运化,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正常的排尿功能。肺为水之上源,属上焦,脾为中焦,肺脾气虚,水道约制无权,因而发生遗尿。另外,若因肝经温热蕴结,热郁

8、化火,迫注膀胱亦可导致遗尿,正如《灵枢·经脉》云“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瘾”。总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