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

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

ID:27893408

大小:67.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_第1页
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_第2页
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体会(湖北省神农架林IX中医医院;湖北神农架林IX442421)【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遗尿症采用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31例遗尿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其采用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木组研究的31例遗尿症患儿中,其中显效13例,其显效率为41.93%;有效11例,其有效率为35.48%;好转5例,好转率为16.12%;无效2例,无效率为6.45%,总有效率为93.53%。我们对治愈24例患儿进行6个月一

2、一1年的随访和观察,其病情均未复发。结论:对小儿遗尿症采用推拿结合心理辅导治疗效果确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小儿遗尿推拿治疗心理行为疗法遗尿乂称为尿床,是指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5岁以上时有发生的日间或夜间的不自主排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遗尿的病因不同,可分为功能性遗尿及器质性遗尿。木文仅讨论功能性遗尿。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8年1月——2015年12月,对31例遗尿儿童进行治疗,均为门诊病例,以3周岁以上的儿童作为病历选择,最小的3岁,最大的15岁,3-7周岁18例,8-15周岁13

3、例,男22例,女9例,伴学习成绩较差的12例,伴不同程度的自卑感5例。1.2治疗方法1.2.1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合作,建立信心,坚持训练,指导家长安排适宜的生活制度和排尿训练,绝对不能在小儿发生尿床时加以责骂,讥讽,处罚等,否则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午后应适当控制饮水量,排尿间隔逐渐延长,每次排尿务必排尽,晚饭后不易进行兴奋活动,睡前排尿,睡熟后可在其经常尿床时间叫醒。1.2.2推拿治疗1.2.2.1基本操作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儿右侧,揉丹田100次,摩揉脐部和小腹部各100次

4、,按揉三阴交100次。<2>患儿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儿左侧,揉肾俞100次,按揉命门50次,按揉肝俞50次,按揉龟尾100次,捏臀3—一5遍,横擦骶部约1分钟,以温热为度。1.2.2.2随证加减肾气不足者加推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涌泉50次。<2>肺脾气虚者可加按百会50次,推脾经300次,推肺经300次,揉外劳50次,推三关100次。<3>肝经湿热者加清肝经100次,清小肠经100次,退六腑100次,按揉太冲50次,搓胁肋50次。2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

5、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O1。治愈:经治疗后未再遗尿;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未愈:遗尿无明显改善。2.2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采取门诊随访和家访。随访6个月一一1年,其中显效13例,显效率占41.93%;有效11例,有效率占35.48%;好转5例,好转率占16.12%;无效2例,无效率占6.45%;总有效率占93.83%。3讨论3.1小儿自出生以后,未能控制自己排尿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症。有控制排尿的历史,而后又出现了遗尿者称为继发性遗尿症。男孩较女孩多见。遗尿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大脑皮质

6、功能失调,<2>局部异常刺激;全身性病症,<4>遗传因素。另外,若父母奋遗尿病史,则其孩子排尿习惯的态度与常人不同,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3.2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治疗方法多数为纯中医治疗,如针灸、穴位注射、耳穴压丸、中药汤剂内服等等。也有的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疗效虽然也好,但患儿常常不能坚持治疗或被动接受治疗,奋些还给患儿带来精神的压力,对学成绩和社交形成一定影响。本组病例经过心理行为疗法结合按摩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且奋以下优点:O1治疗无痛苦,生理上患

7、儿容易接受治疗而且能坚持治疗;02家长对患儿的态度使患儿心理上易于配合治疗,能有效消除患儿自卑感)(本组病例中5例自卑感的患儿经过治疗后自卑感完全消失),03可有效消除患儿的社交心理障碍。学^」成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组病例中12例学成缋差的患儿经过治疗后有11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提高很快)。3.3本方法的基本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符合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常用穴位有丹田、肾俞、肝俞、三阴交、肾经、三关、小腹部、龟尾等。常用手法有推、揉、按、摩、捏等。根据中医学辩证施治思想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在辩证基础上加

8、减使用,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参考文献【I】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