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

ID:2830764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_第1页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_第2页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_第3页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_第4页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内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省内外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评析(三)三、21世纪传媒特大新闻敲诈案C-)案情简介21世纪传媒特大新闻敲诈案是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中查处的涉案金额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起案件。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系21世纪传媒旗下财经类媒体,自2010年4月起,利用其在财经界的广泛影响力,与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等公关公司相勾结,指使媒体记者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挖掘、采编上市公司、IP0公司的负面信息,以发布负面报道为要挟收取“保护费”。21世纪报系总编沈颢等人利用上述方法,迫使近100家公司直接或通过公关公司,与21世纪传媒旗下3家媒体的8家运

2、营公司签订广告合作协议,涉嫌勒索资金共计2亿余元人民币。2014年9月3日,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4年10月10日,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以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依法分别对“21世纪网”总裁刘冬、副总编周斌、《理财周报》社发行人夏日、主编罗光辉、《21世纪经济报道》社湖南负责人夏晓柏等25人批准逮捕。《二》法律思考1.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目前的中国网络舆论导向沉沦己久,的确需要一场疾

3、风暴雨式的行动来彻底清理,可以肯定,恶意利用IPO报道换取商业利益的做法,绝不只21世纪网,甚至21世纪网恐怕也不是其中最严重的。尤其是在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人们沟通的主流平台的今天,媒体监督作为一种社会公权力,如果被心怀不端的人利用,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违反媒体从业者规范的人和机构如果不能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不仅会继续败坏行业风气,更会引发群体效应,催生出行业性的犯罪浪潮。若是任由这种扭曲的交易不断生长,必然成为现实的市场毒瘤。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财经公关公司、财经媒体把持住舆论导向后,将其发展为非法牟利的温床,上市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花钱

4、免灾,而为之埋单的则是股民的利益、媒体的公信力、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市场的未来,最终要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动荡。21世纪新闻敲诈案的更大意义就是凸显出“国家网络舆论安全的执法迫切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己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传播器”,网络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必然渠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快国家互联网战略布局,以确保我国的网络安全。我们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

5、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各类市场参与者无论在网上和网下,都应当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需要以警民大力协作的形式,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共同推进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1.舆论监督不能脱离法治轨道21世纪网涉案被查,引发了我们对资本市场舆论监督问题的深入思考。新闻媒体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责任重大,中国法治进程的推进绝对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但是,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正因为新闻媒体手握“第四种权力”,如果失去对这种权力有效的制约,就极有可能成为肆无忌惮的寻租者和牟利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不能异化为待价

6、而沾的牟利工具,媒体从业者不能成为手握“第四种权力”的寻租者和牟利者。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起着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清楚自身责任,明白媒体监督不仅是自己的本职,同时也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但是,正人先正己,要监督别人,首先自身要自律,更要遵纪守法,决不能利用手中权利谋私,把监督变成要挟的武器、自肥的筹码,甚至以此为由实施敲诈。对媒体而言,客观、公正报道是根本;同样对企业而言,诚信守法和规范经营也是底线。各类市场参与者都应当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忌走歪门邪道,伤人伤己,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才是正道。1.新闻报道不能成为牟取

7、私利的工具我国的新闻单位属“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单位管理”,新闻单位采取自收自支的运作方式。正因为如此,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严格规定采编活动与经营活动分离,对此,《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规定。采编活动与经营管理分离,目的是为了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纯洁性。新闻的特性是真实、客观、公正,新闻不是商品,不可以用来交易。只有在新闻单位和采编人员立场中立、不偏不倚的情况下,新闻才能保证真实、客观、公正。但是,由于受到盈利冲动的影响,许多媒体有意地将经营活动和新闻采编有机结合起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21

8、世纪网的症结就是经营活动与新闻采编活动摻合在一起,新闻采编活动为经营活动服务。这是一种完全错位的关系。当新闻沦为牟利的工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