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

ID:28316416

大小:1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上语文_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附含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文.范例.参考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瞥见(piē)   麾下(huī)矗立(chù)随机应变(yìng)B.汲取(jí)游弋(gē)窗棂(líng)间不容发(jiàn)C.广袤(mào)坍塌(dān)解剖(pō)自惭形秽(huì)D.宽宥(yòu)困厄(è)几案(jǐ)抽丝剥茧(bāo)(解析:B.“弋”应读作“yì”,“间”应读作“jiān”;C.“坍”应读作“tān”,“剖”应读作“pōu”;D.“几”应读作“jī”,“剥”应读作

2、“b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3分)A.旁鹜  赃物  富丽堂皇  杉杉有礼B.亵渎  灰烬  疲惫不堪  附庸风雅C.忘想  赞誉  金戈铁马  不可明状D.惊骇  赦免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解析:A.“鹜”应写作“骛”,“杉”应写作“彬”;C.“忘”应写作“妄”,“明”应写作“名”;D.“消”应写作“销”,“错”应写作“措”。)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3、。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解析:D.“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用在形容“名贵宝石”不恰当。)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解析

4、:A.语序不当,将“健全”和“建立”调换位置;B.成分残缺,可在“旅游事业”后面加“的发展”;D.缺主语,删掉“看到”或“让”。)WORD格式整理版范文.范例.参考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

5、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6.古诗文默写。(6分)(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7

6、.综合性学习。(6分)(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请你据此为班级的辩论会的正反两方拟一个题目。(3分)【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50字)(3分)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

7、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写不出一字,人称“二脚书橱”。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

8、,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