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

ID:28348598

大小:61.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_第1页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_第2页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_第3页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_第4页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魏晋儒学的发展看士人饮酒之风摘要:魏晋士风任达,士人个性张扬,放荡不羁,在史书中多有记载。但这种任诞行为背后却有着深层的原因,本文试从魏晋儒学发展的角度着手,就饮酒这一风气,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政治根源。关键词:魏晋士人饮酒儒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尖锐,政治上的混乱与黑暗使魏晋形成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社会风气:饮酒、服药、宽衣履屐、玄谈……然而这些瀟洒狂放、个性张扬的行为背后却有着深层的文化和政治根源。就饮酒一项而言足可以看出,由于汉魏文化的变迁,以及魏晋政治的黑暗而导致士人矛盾的心理和任诞的行为。在魏晋任达的社会风气下,饮酒变得放纵,不加节制,在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史籍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

2、:《后汉书?孔融传》说孔融:“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孔融还做有《难曹公表制酒禁》,措辞激昂,为饮酒辩护,结果积嫌成忌,遭曹操杀害。曹植更是嗜酒到纵情恣性的程度,《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载:“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本来“不乐仕宦”,因步兵厨“有贮酒三百斛”,竟然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出任步兵校尉,终日饮酒,最后酒尽离任而去①。东晋的毕卓,是一位饮酒的名家,他为吏部侍郎时,常常饮酒废职甚至曾因醉盗酒,为掌酒者所覆。毕卓常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②。另一位饮酒名家刘

3、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锄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③其迷恋就如此,哪怕遗形骸、伤身也在所不惜。更有甚者因饮酒过度而死,《世说新语?任诞》刘注引《晋安帝纪》:“(王)忱少慕达,好酒,在荆州转甚,一饮或至连日不醒,遂以此死。”士人饮酒达诞的例子在史料中随处可见,在此不再过多赞述。士人沉湎于饮酒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却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浅析这一现象:首先,政治的黑暗和儒学地位的衰落,使得魏晋士人价值观发生变化。东汉末年,儒学的衰落既是由自身发展的局限所导致,又有其社会原因。东汉后期,儒学发展走向迂腐、繁琐,“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④,使得儒学失去

4、了理论创新的活力,为读经之士厌弃。士人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为玄学的发展打通了道路的出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一直居于显学的地位上。儒学所倡导的礼制、等级制度是汉朝大一统的精神基石。几百年的大汉王朝统治使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成为士人立身、处事、传教的基本原则。直到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自董卓霍乱京都后,分裂、动荡就一直贯穿与这一历史时期。君忌臣、臣弑君,人心趋利,相互残杀,对儒家礼教地践踏和蔑视司空见怪。面对这种局面,儒家变得束手无策,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开始受到质疑。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儒学失去了发展舞台,这时的国家统治理念中名法思想占绝对优势:

5、曹操“好法术”,“天下贵刑名”;诸葛亮治国尚名法思想。特别是曹操“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标准,“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是对两汉以来儒家任人思想的否定。一直以来,以儒家伦理道德相标榜,积极入世的士人,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饱尝的是理想的破灭和信仰的彷徨。饮酒可以说是他们找不到精神寄托和现实出路的一种消极应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这句诗也许正是这时士人的写照吧。但也正是这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使一些处于政治风浪中的人得以自保。其次,魏晋时期,礼教失去精神内核,流于形式,成为统治者禁锢人的个性,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清规戒律。曹操集团采取名法

6、之治的治国方略,为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的产生:政局不稳,内部离心离德。曹丕执政后认识到战乱之时,需以刑名法术作为统治手段,一旦国家建立,社会教化,秩序的稳定,政权的巩固,都必须依靠儒术。因此他试图以儒家礼教来消除弊政,采取了一些崇儒措施:封孔子后代为宗圣侯,修缮孔庙,奉孔子祀,立太学,置《春秋?梁》博士等。司马炎禅魏得天下,“崇儒兴学。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班政,乡饮大射。”⑤开太学,置博士,祭祀孔子,开皇帝亲自讲儒家经典之制度。魏晋初期虽都重视儒学,但是动荡的社会秩序己不适合儒学发展,“纲纪既衰,儒道尤甚”。且魏晋采取崇儒的措施是为了消除名法之治的弊端,以儒辅法。因此,

7、魏晋政权并没有放弃法治,对儒学的尊崇是有限度的,他们采取的各项措施大多流于形式,成为空壳。《魏书》中记载:“于时(黄初中)太学初立,有博士十余人,学多偏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己”。再者,魏晋政权的取得本来就不合乎礼教,是建立在血腥掠夺之上的,尚儒只是给他不合法取得的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罢了。总之,他们所倡导的名教是虚伪的、形式的,是有悖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而魏晋名士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环境下要来反抗这个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