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孔子看儒学

从电影孔子看儒学

ID:34709089

大小:52.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9

从电影孔子看儒学_第1页
从电影孔子看儒学_第2页
从电影孔子看儒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电影孔子看儒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孔子》看儒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2、,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大学》的“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其中,格物、致知是达到修身的方法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先决条件,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之后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而所有这些阶段都以修身为中心和最终目标。儒学中所规定的修身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道德实践过程,修身的起点是“格物致知”,儒学所追求的便是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形成较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标准。整个修身过程就是

3、在这样的理性认识和道德自觉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在完成个人品质修养之后,修身过程并没有终止,而是指向更高的功利性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都表现了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这种道德实践过程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也是不断升华和超越的。在孔子为人所规定的参差递进的修身过程中,“礼”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殷周之际,周人从宗教观念中产生了朦胧的道德觉醒,但这种道德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道德,“礼”的范围只限于贵族阶层。孔子的一大贡献就是将“礼”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平民百姓。孔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主张将

4、礼和刑罚共同作为规范约束人之行为的标准,以致达到人际和谐和社会稳定。那么如何做才算是符合“礼”呢?孔子认为“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取其中,敛从其薄”,“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夫礼,所以制中也”,即中庸的无偏无颇之态方合礼之规范。浅显地看,“礼”似乎沦为维持表面形式与秩序的附庸,《孔子》电影中孔子在教导子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礼”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实际则不然。“礼”作为孔子致力于人之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一种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个人内心实质密切相关。孔子把社会中的许多问题都归于人内心的实质

5、,礼充盈着、表现着一种人的内心感情,又节制和制约着人的这种自然感情。孔子所追求和倡导的正是“礼”之牵系的人的内心实在,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论语》中对管子越礼的批评和“八佾舞于庭”的批评,不在于他们对于礼仪制度的僭越,而在于这些行为所透漏出的对社会伦理纲常的破坏。可以说,礼是儒家道德观念与伦理精神落实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式。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中,儒学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有具体观念的表达,但要把这些观念贯彻到落实到生活世界,必须有一套可操作的具体的

6、形式和手段。儒家创造地发展了古代文化的传统,以古代代表的习俗礼节仪式作为具体的实践途径,以期将其精神理念在长期的溺化过程中转化为对人们有约束力的伦理观念和非法律化、非制度化的社会规范,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儒家还特别强调把“礼”作为群体之间尤其是国家间关系的准则。从儒家的角度看,现存的世界充满了非“礼”的现象,具体到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主张“富而好礼,贫而知礼”。礼又是主张和平的,故云“平国以礼则不乱”。郑庄公从齐侯伐许,但他不许兼并许国,他使许大夫奉许叔居许东,奉其社稷,又使人处许西,并戒勿作久留计,

7、就是很明显的表现。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建立新的文明模式的挑战。儒家礼以“秩序”为首的模式,则可限制人对自由的放任,因为无限制的自由足以破坏社会秩序。礼的本义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构成上下的等级秩序和左右的彬彬有礼。礼的意义不仅与政治制度的进化不冲突,反而在当今社会分化的势态下更能发挥其社会约束的功能。礼所要求的不是法律的秩序,也非一般的秩序,而是一种自我约束的秩序,这种自我约束通过习俗、礼节、仪式养成并由此发挥效用。《孔子》电影中的整个基调是恢宏悲壮的,慢节奏的音乐不仅烘托了孔子的崇高形象,也将观者

8、的内心感鸣渲染地浓浓烈烈。电影中孔子百折不挠、虽蹈死而犹未悔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献身精神对于启迪现代被市场经济冲击而充满物欲的人心大有裨益。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正值礼崩乐坏、诸侯征伐的乱世,虽然孔子遵循周礼、恢复古礼的行为不为时世所重,但孔子所整理和创造的包括“天命”、“仁”、“礼”的儒学却在不久的汉之盛世得到实践,并成为主导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伦理道德标准,成为塑造中国人之人格的内在根源,对于中华文化的塑造和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