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

ID:28359998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_第1页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_第2页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_第3页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_第4页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凡人到圣人——孔子的故事一、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所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孔子的故事”。为什么说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呢?我们看看钱穆先生一段话:“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钱穆:《孔子传·序言》,三联书店,2002年)。不仅是钱穆,中国很多文化大师都有类似看法。事实上孔子已经变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

2、性元素。他的名气甚至远远超过历代皇帝。正如司马迁说:“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史记.孔子世家)。但是圣人凡人生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于后来的觉悟和实践。那么,孔子是如何从一个布衣百姓,不断修行成为圣人的呢?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孔子的一生,看看在孔子的时代,他这样一个布衣百姓是如何生活、工作、修行、践行,如何以自己的言行

3、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51-479年。而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475年。也就是说,孔子去世5年后春秋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史上最混乱的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礼崩乐坏”。当时的礼和乐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等级次序的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只能按什么礼制搞活动。天子举行仪式,穿什么衣服、演奏什么音乐,诸侯王是不能参照的。否则就是犯上。礼崩乐坏就标志着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战争频发,整个天下大乱。乱到什么程度?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480多次。这

4、些战争是异常残酷的。据《史记》记载,在整个春秋时期,光诸侯王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掉的数字,就多达52人!孔子正好生活在春秋末年,目睹了这一过程最急剧最惨烈的兼并阶段。在那个战争频发、生灵涂炭的时代,最倒霉的是谁?当然是老百姓。而孔子作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却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他可以像当时的名相管仲一样,辅佐一个国君做大做强,同时自己也尽享荣华富贵;他也可以不问政治,以他渊博的学识,带徒教书,过着衣食无忧、受人尊敬的小康生活;他还可以像当时很多隐士一样,跑到深山老林,盖几间茅屋,开几亩良田,“日暮荷锄至,时还读我书”,与世无争、平静安逸的生

5、活。但是他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备受冷落,到处不受欢迎的道路,这就是终身行仁,使天下百姓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在《礼运大同篇》,孔子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二、孔子的生活孔子的一生,可以由他在《论语》上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概括。孔子这句自述话,说的是他的学习,其实也就是他的生活。按照梁漱溟先生在其所作《孔子的态度》上所说:“从孔子的幼年以至于老,无论不惑、知天命等,都是说他的生活。他所谓学问就是他的生活。”由此我们看出,孔子所以由凡人成为圣人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他能够终身学习,把学问视作生活。而我们现在呢?曾经有一个机构做过一个大范围的读书调查,调查的结论是:“7岁到39岁年龄段的人,年级越小读书越多,40岁到59岁年龄段的人,年纪越大读书越多”,这说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间年龄段的基本不读书。人的本性并无多少差别,但后来学习不同,造成了差别,

7、甚至造成凡人圣人的差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实孔子很小就显露了他的好学才能和智慧。由于他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不得不从小就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他给人帮忙做丧事,也做过鲁国保管员和管放牧牛羊之类活。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生活贫苦,但他自述十五岁即“志于学”。我们现在的孩子,有的没出生就被他妈妈“有志于”学了,把《论语》、《道德经》、莫扎特名曲录下来,贴在肚子上给他听,生出来由胎教变成幼教,论学习时间要比孔子早得多,但没培养出来一个孔子。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学习之道。管子说“道满天下”,庄子甚至说“道在屎溺”,哪里都有道,自然有学习之道。

8、孔子的学习之道就是不但勤于学习,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他说:“学而不思则罔”还说:“三人行,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