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

ID:2836052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_第1页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_第2页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_第3页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_第4页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叶家庙遗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是一处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大型环壕城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鄂东北地区发现的最早史前城址。截止目前,在长江中游地区已发现有十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城址,但这些城址主要都分布在江汉平原的西北部和湖南的澧阳平原等地。叶家庙遗址的发现,对于认识江汉平原东北部新石器时期文化古代城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4/view-13134.htm  学术界对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整体面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学术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2、。例如,以往的考古发掘在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水稻遗存是较常见的现象,早在京山屈家岭遗址的发掘中就曾出土有包含的稻谷壳遗存的红烧土,这些水稻遗存对了解当时社会的食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1)。然而,缺乏系统的植物考古学田野方法的参与,更多的考古水稻遗存的出土也只是佐证了当时有水稻的种植,而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乃至经济形态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仍然是无助的。  要想了解一个古代文化的经济形态特征和发展规律,必须综合地分析各种遗物现象和不同类别的遗物(2)。考古出土的植物遗存是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状况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但仅仅依靠发掘中偶然可见的炭化植

3、物遗存去探讨古代农业经济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对叶家庙遗址进行发掘时采用了科学的植物考古学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主动地和系统地获取植物遗存,以期为深入探讨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经济形态,特别是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直接的科学证据。  一、采样与浮选  2008年进行的发掘工作主要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个区域,我们采用了针对性采样法,即以各种性质比较明确的遗迹为主要采样单位,在发掘过程中每发现一处遗迹随即采集一份浮选样品(3),先后共采集浮选土样61份,浮选的土量总计为498升,平均每份浮选样品的土量约为8升。浮选样品采集的背景包括灰坑

4、、房址、壕沟等遗迹(表一)。针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采用针对性采样法可以提取不同遗迹内的植物遗存,这对于了解不同遗迹和植物遗存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当时社会的农业状况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采集的土样在当地进行了浮选,使用的浮选设备是水波浮选仪(图一),收取浮出炭化物的分样筛的规格是80目(筛网孔径0.2毫米)。  浮选结果在当地阴干后,移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实验室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浮选结果  叶家庙遗址的浮选结果十分理想,从中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但是在出土植物遗存的类别上相对比较单纯,只有炭化木屑和炭化植物种子两大类。

5、  炭化木屑是指经过燃烧的木头的残存,主要来源应是为燃尽的燃料或遭到焚烧的木料。对炭化木屑主要是将其归为一个统一类别,进行量化的分析,进一步的植物种属鉴定则需要专业的植物解剖学知识和技术。量化分析主要是利用分样筛将样品中大于1毫米的炭化木屑筛选出来,称重后以样品的单位进行等量换算。如果以每份样品按十升的土量计算,叶家庙遗址的浮选样品所含炭化木屑的平均重量是1.24克。  在叶家庙遗址浮选样品中,共发现各种炭化植物种子1万多粒,经鉴定,出土的炭化植物种子包括有水稻(Oryzasativa)和粟(Setariaitalica)两种农作物品种,其他可鉴

6、定植物种子有禾本科(Pao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等科属的植物种子。另外,还有一些特征不明显和炭化及保存过程中损失了特征部位的未知种子(表二)。  在叶家庙遗址浮选出土的两种农作物遗存中,炭化稻米的出土数量非常多,总计将近1万粒(图二),占所有出土植物种子总数的84.6%,其中完整的稻米有2000多粒。另外,出土的炭化稻谷基盘的数量也很多,总计达1400多粒(图三)。如果将炭化稻米与炭化稻谷基盘合计为水稻遗存,那么,在叶家庙遗址浮选出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数中,水稻遗存的

7、绝对数量所占比例高达96.9%。  与水稻遗存相比较,粟的出土数量极少,发现了66粒炭化粟粒,占出土植物籽粒总数的0.6%。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叶家庙遗址浮选出土的炭化粟粒明显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正常的粟粒,直径多在1毫米左右,表面较光滑,胚部较长,因烧烤而爆裂呈沟状(图四)。另一类个体较小,形态不丰满,应该属于未成熟的粟粒,也被称作秕子。秕子较多,有50粒,成熟的粟粒仅有16粒。  与农作物种子相比,叶家庙遗址浮选出土的非农作物类植物种子的数量较少,其中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种子为大宗。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中,有很多品种是十分常见的田间杂草,

8、这两种杂草与人类种植的农作物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田间杂草,它们主要出现在与其生长习性相类似的农作物周边,由人类行为或者自然力带进遗址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