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ID:28375551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_第1页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_第2页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_第3页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金水宝胶囊进行辅助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饮食

2、治疗,多食高质量蛋白质,含量低于0.6g/(kg•d),磷摄入量750mg(23.4mmol)/d,补充维生素、钙;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对骨病、神经性精神症状、出血或者贫血、心律失常或者心力衰竭、高血压、呕吐和恶心等症状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行6个月的不间断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SCr的水平下降程度超过30%,而尿蛋白下降程度超过50%,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的症状有非常明显的改善,部分症状消失。有效:SCr水平下降程度超过20%,而尿蛋白下降程度超过25%,

3、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的症状有很大改善。无效:与上面的各项指征均不符,甚至加重。总有效二显效+有效。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二显效+有效。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lo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例(%)观察组(n=50)3015545(90)对照组(n=50)20131733(66)2.2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两组

4、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3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比较明确的定论。肾病发展过程中,会由很多代偿机理参与,其主要作用是可以使肾脏在受损的时候仍然可以对机体需要进行适应,对代谢出的产物进行排泄,使酸碱平衡,保持水盐代谢,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稳定[2]。但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病损会持续发展或加重,还会形成尿毒症的症状。在发病晚期,体内储存的一些代谢的废物产生的毒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在常规西医治疗中,只是对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进行纠正,不能将肾功能的衰竭进程从根本上进行延缓,得到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金水宝胶囊主要以人工发

5、酵的冬虫夏草的菌丝为主要成分,中医认为这种方法有益气补精、保肺补肾的功效。通过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这种药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保护肾功能、防止衰老、降血脂、镇静的作用[3]。根据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与虫草非常相似,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在降低脂质的过氧化物、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使心脑的供血得到增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保护心脑肾组织[4]。针对慢性的肾衰竭患者,这种药可以有效修复受损的肾小管细胞,使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5]。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的治疗研究发现,常规西药治疗再

6、配合金水宝胶囊,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状态,降低SCr水平以及尿蛋白,在治疗的效果上更加明显,可以使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得到有效缓解。参考文献[1]江波,孙勤国,祁青•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195-1196.[2]何祝华•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武片、金水宝胶囊三联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61-62.[3]邓清文•金水宝胶囊对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3-625.[4]杨

7、春华•金水宝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5-66.[5]颜季华,王宜媛•红花黄色素氯化钠联合金水宝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9-11.(收稿日期:2013-10-18)(编辑:韩珊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