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去魅”.doc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

ID:28379956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_第1页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_第2页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_第3页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_第4页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教育的“去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教育的“去魅”——《以学术为业》读后感赵茜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在今天,没有一个学习社会科学的人不知道韦伯,没有任何一本社会科学的教科书或词典没有关于韦伯的论述和字条。韦伯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并称为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国人。多次拿起韦伯的著作又放下,总觉得那是我遥不可及的人,那是我遥不可及的思想。今天再度拿起《学术与政治》,读完《以学术为业》的讲演,似懂非懂的写下这篇论文,韦伯的讲演可谓字字珠玑,但我对“去魅”二字情有独钟,尝试着浅析大学教育的“去魅”,主要以韦伯的教育思想为基础,阐述了自己对于大学教育“去魅”的看法。关键词

2、:大学教育;“去魅”;引言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发表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讲演。一战的硝烟即将散尽之时,作为失败者的德国,绝望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治的危机与社会的动荡。德国学者洛维特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在这样一个外部世界和内心生活中的所有稳定性都已经瓦解的时候,在德国,只有一个人真正面对他们年轻一代发言,这就是马克斯·韦伯。”在我看来,韦伯的这篇讲演重在论述学术的使命和价值何在,真正的教育家的缺乏是可怕的悲哀,而“去魅”则是寻求使命和找到价值的必然。1核心概念理解1.1大学何谓“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

3、礼记》中抽出,“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百科全书中这样界定大学: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52从这个概念中,大学之“美好”似乎无从体现,我个人更喜欢这样一种说法,“有大师者谓之大学”,这是一个既狭隘但又内涵丰富的定义,但却是接受教育者对大学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认识。大学的内涵为人所津津乐道,老师曾讲过大学的意义在于“清明”,我也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修”,似乎是异曲同工,个人认为大学“修”乃为本,至于“修”何

4、,将在后面详细阐述。1.2“去魅”韦伯在讲演中这样说:“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去魅。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一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韦伯崇尚实用、理性的价值观,呼吁自己掌握命运,自由自治,后人评述这两个字是韦伯对现代性主旨的高度概括:现代化过程是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初看似乎这两个字与大学之教育难以联系,但仔细揣摩,却关系密切。大学教育中的“先知者”又

5、何尝不是无法驱赶走自己身上“魅”的影子吗!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去魅”核心在于价值的准确定位。2韦伯的主要教育思想韦伯认为,如同工人阶级与生产工具相分离后被异化了一样,学术研究者也被国家资本主义的研究机制所异化了。但这种现代大学的官僚制度化,是一种历史的宿命。他所激烈批判的是官僚机构对学术自由的压制和研究者的职位完全成了谋生手段等“生意人”的行为。2.1学术自由韦伯所谓的学术自由是价值中立的,他要求在大学的讲坛上必须抑制价值判断,认为“大学并不是必须进行信仰教育的机构”,更不是传授“国家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场所,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或政治信仰强加给学生,学术的专业化就

6、是学术的理性化。在学者的政治自由上,韦伯向往传统的学者共和国式的学术自由。522.2学术职责韦伯认为“讲台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而是分析事实及其存在的条件、法则、联系,分析概念、逻辑的前提、内涵的场所”,同时,又指出,学术的职责又不仅局限于技术,否则学者就会成为“没有思想的专业人”。他赋予学术以强烈的伦理价值,信仰要有一定的自制,即所谓的“讲坛禁欲”,将责任伦理作为灵魂融入到技术中去。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以学术为业”才是根本,才为正道,只有那些为了“学术”而“学术”的人才具有学者的人格,且学者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包容的个性。2.3学者的专业化“科层制”韦伯的主

7、要观点,他同时把这种观点运用于教育中,认为不同岗位层次的人员应当接受不同的继续教育、以求得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3大学教育“去魅”之我见3.1我眼中的“大学教育”韦伯的教育思想的主体在于教育者,他对教育者的要求在当时甚至现在这个时代都是苛刻的,教育者应当保持价值中立,同时又要坚持并秉承价值的伦理责任。但也确实为大学教育中的学者的范式。但是教育中的另一个主体——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时至今日,自己作为一个接受中国传统式教育15年,且大学生活也即经过去的“被教育者”来说,对于大学教育的“去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更加认为大学教育是“师”与“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