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

ID:28380447

大小:70.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_第1页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_第2页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_第3页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_第4页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晏子春秋》为“传记之袓”[摘要]在先秦文学中,既有以表达思辩哲理为主的说理散文,又有以记述军国大事,总结历史经验为主的历史散文,像《晏子春秋》专以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为描写对象的著作,在先秦文学屮还是第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之归于史部传记类并称之为“传记之祖”是对《晏子春秋》内容的恰当归类、文学地位的恰当评价。[关键词]《晏子春敢》“以人组事”“传记之祖”《晏子春秋》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作品,杨义先生说它的“命名很怪,‘晏子’是子书之名,‘春秋’是史书之名,来了一个子、史合壁的‘四不象’。”[l](p8)如果把它与先秦其它散文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其A容上确实

2、冇自己的特点。首先,《晏子春秋》和先秦诸子散文的区别十分明显。诸子散文在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的看法时,一般采用分析说理的形式,如要表现重民爱民,《孟子》是这样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2](《离娄上》)。而《晏子春秋》在表述同样的思想观点时,却是通过对晏子言行举止的描绘表现出来的,如《谏下》第五章:“晏子使于鲁,比其反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己,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己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

3、臣请歌之。’歌日‘庶民之言0:“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另外,诸子散文都是某一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在表述其观点的过程屮,往往建立起完整的哲学体系,如《庄子》的哲学体系是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为核心的,等万物,齐生死,无是非,表达其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晏子春秋》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当代学者们多认为其思想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这是通过对晏子言行的记述表达的。《晏子春秋》虽然有子书之名。但它的表现重心不在思辨哲理而在叙事写人,这与先奏其它诸子有明显

4、不同。其次,《晏子春秋》与先秦历史散文也有不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的取材倾句往往偏重于“祀与戒”等“国之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晏子春秋》则不然,往往从日常政务或属于生活领域的小细节着笔。如从齐景公的饮洒、畋猎、衣狐裘不知天寒等事情中,写晏子的态度、言辞和行为表现。《晏子春秋》虽然与上述历史散文有所不同,但它却有史书的特点。它约略按照晏子侍齐灵公、庄公、景公的顺序从其生前写到死后,以这一真实过程构成本书的基本时间框架,以景公、庄公、崔庆、粱丘据等历史人物构成晏子活动的具体背景,从晏子的政务外交、生活细节等多种活动中记叙晏子的言行

5、,展示了晏子爱民尚贤、忠君爱国、淸正笃行、机智幽默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尽管它没有《左传》那样明确精细的纪年,但基木上写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这与先秦其它史书亦有明显的不同。综上所述,《晏子春秋》有子书之名,却无诸子的思辨性、哲理性,它是写一个人的言行事迹;有史书之名,却不像其它史书那样记述军国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个片段叙述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以人物的活动反映了历史的变化。《晏子春秋》该如何归类呢?《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及《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公

6、私史志目录皆列诸子部,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案《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于此。”如何认识《提要》的论断呢?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归有光的《先妣事略》等被公认为传记名篇,仅以《段太尉逸事状》为倒看它所体现的传记文的基本特点。柳宗元为了写《段太尉逸事状》亲自到段秀实曾经任职的地方采访,再以“言信行直”的刺史崔公提供的事实“复校无疑”,才正式写定。在人物的塑造上,首先,作者精心选取诛杀暴卒、卖马市谷、拒收贿赂等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刻划人物。其次,作者写

7、尹少荣大骂焦令谌,谌“一夕,自恨死”。据旧注,焦在大历八年还活着,这“自恨死”以合理的夸张虚构反衬出段人格力量的伟大。再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槊造人物。段秀实诛杀暴卒,“啼一营大噪,尽甲”,矛盾激化,段秀实只身人营,勇服郭唏。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段秀实大智大勇、为民解忧的良吏形象:作者将白孝德的畏于权势与段秀实不畏权势对比,以段秀实之“仁”与焦令谌之“暴”对比,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段太尉卖马代农偿租的细节,多侧面展示了人物为官清廉、真心助人、施恩不图报的性格:焦令湛杖击饥民,段太尉见之“大泣乃我困汝。”以言行写出了段秀实震惊、同情、自责等复杂心理。另外,《段太尉逸事状》

8、寓论断于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