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

ID:28392132

大小:73.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_第1页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_第2页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_第3页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_第4页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本成本估算:理论与实践【摘要】文章回顾了自丽理论以来对计算资本成本有指导作用的资本成本理论,包括丽理论、CAPM模型、风险债的资本成本。以此为线索,将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股票价格作为股权价值,采用现金流量折现的内含报酬率法;一类是采用各种风险估计,在无风险收益率或债务资本成本基础上加上风险溢价的风险补偿法,并指出内含报酬率法存在着内生外生不明的缺陷,风险补偿法存在着先验后验不分的缺陷。【关键词】资本成本;内含报酬率法;风险补偿法一、前言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它贯穿于企业

2、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水平的估算是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的依据和基础,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某些企业管制政策(比如国企分红政策等)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的资本成本究竟是多少?资本成本应该在什么样的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众多学者开发出众多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常用的有Gordon模型、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GLS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等。众多方法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合理估算资本成本的困难,另一方面又

3、使其更加混乱。这是因为每一个新方法克服了旧方法的某个方面的缺点,但同时又带来新的缺陷。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每一大类资本成本估算方法主要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各类估算方法的估算结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被这些计算数据所左右。评价估算方法的出发点一定要在方法之外,因此本文从资本成本的理论回顾出发,探索资本成本计算的实质。在这一基础之上将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分类,进一步分析、评价。资本成本的理论也浩瀚无边,而且相互之间也会有冲突矛盾。本文限定有明确的数学公式表迗的资本成本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才和资

4、本成本估算技术相联系。二、资本成本理论回顾资本成本理论的基础是无套利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采用这一基础理论发展出了不同的资本成本理论,最有名的是酮理论和CAPM模型。(一)丽资本成本理论ModiglianiandMiller(1958,1963)研究了企业价值、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基于下面明确的或是隐含的假设。1.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2.单个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借入或是贷出;3.没有破产成本;1.公司只有两种类型的融资:无风险债和有风险的权2.所有的公司假定

5、处于同一个风险类别;3.只存在公司所得税,没有别的稅负;4.所有的现金流是永续的;5.公司的内部人和外部人具有同样的信息(没有信息不对称);6.公司的经理层总是最大化股东财富(没有代理成本);7.经营现金流完全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四)后续的理论针对MM理论的假设不切实际,之后的学者发展出了众多的资本结构理论。比较著名的有考虑破产成本的财务危机理论,考虑代理成本的代理成本理论以及考虑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传递理论。这些理论同样涉及资本成本,但是由于财务危机成本、代理成本等没有明确地计量,因此这些理论对于

6、资本成本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研究。由于我们关心的是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这些理论在此不再赘述。三、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反思尽管理论上导出了四种资本成本,由于无负债企业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务中只涉及三种资本成本计算。在这其中负债的资本成本通常认为是可以观察的,因为负债的现金流以及相关的违约风险在契约中已经明确。资本成本估算技术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估算计算可分为两类:内含报酬率法(价值驱动法)、风险补偿法。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内生与外生的问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假设了企业价值是外生的,而资本成本是

7、内生的。实质是通过企业价值导出资本成本。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又假定资本成本是外生的,而企业价值是内生的。采用价值驱动方法计算出的资本成本来计算企业价值,犯了逻辑循环的错误。(二)风险补偿法1.风险补偿法概述2.风险补偿法存在的问题风险补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风险要素的估计。理论中的风险要素是预期的,也就是先验的;而目前所有的估计方法都是从实际的历史数据来推断风险要素,这些风险要素是实现的,也就是后验的风险推断。风险补偿法估计资本成本存在着先验和后验混淆的问题。如果实现的风险溢价与预期的有很大差别

8、,就会造成估计出的资本较大的偏差。使用CAPM模型或FamadFrench三因素估计我国的资本成本就存在这一问题。在某些年份,如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等,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率为负,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另外一些年份,如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为正,而且很显著地大,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也会产生偏差。但是合理的预期市场收益又是什么呢?取以前年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