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

ID:28392583

大小:876.88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2-09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_第1页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_第2页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_第3页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_第4页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p2p网络借贷风险与其法律控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绪论1.1分析背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P2P网络借贷模式流传至我国以后,经历大约五年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于2012年开始出现爆发性的行业扩张,并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这一行业,各路风险投资密集涌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这不仅是因为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更主要的是我国政府针对互联网金融所持的包容和创新态度。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本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2、据、云计算等和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1]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产生了全新的借贷模型和手段,使得一直以来隐藏在地下的民间借贷获得新生。同时,它不仅是传统民间借贷的网络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金融脱媒,即采用去中心化的思想和全新的技术方式改变风险传播模式、取消金融中介的功能,更为有效的利用资金,让借贷双方都能够获利其中,衍生出金融民主化和金融普惠价值。但P2P网络借贷传播到我国之后产生了一些异化,与其他国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完全依

3、靠互联网、借款利率稍微低于同期银行水平不同,我国的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对线下渠道依赖严重,包括开发借款人市场和审查借款人的情况,甚至是开发投资人市场都主要在线下完成,借款利率也显著高于银行同期利率。[2]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非常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极低,所以大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了能够招揽到更多的投资者,不得已而推出投资者保障计划乃至本息担保承诺,导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异,这些平台成为了直接管理者和风险汇集者,它们除了承担信息中介的角色之外,还肩负着信用中介乃至资金中介的职责。然而,

4、在我国现阶段监管不到位、信用环境差的背景下,一部分平台假借P2P网络借贷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另外一部分平台漠视业务风险肆意发展,行业乱象丛生,导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一大批P2P网络借贷平台或是倒闭跑路,或遭挤兑停业,或被有关机关立案调查,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1.2分析意义正如上文所述,P2P网络借贷传入我国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虽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但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价值,如弥补了传统主流金融机构不愿触及的庞大空白市场

5、,使得大量小微企业主、普通消费者、个体从业者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利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契约精神,对广大借款人进行实践教育,让其明白只有保持较高的信用,才能以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获得借款,而如果信用不佳,则其借款成本将越来越高,这将对建设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疯狂扩张的P2P网络借贷行业正逐渐呈现出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将会为未来的全面利率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借鉴价值。[3]然而如果想要这些正面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P2P网络借贷行业必须得到有效的规制和引导。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6、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办公厅文件《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于2011年9月16日正式发出,表明了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P2P网络借贷行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P2P网络借贷的“野蛮生长”将会受到一定的规范和指引;[4]2015年1月20日,银监会进行监管架构改革,新设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牵头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而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工作将由该部门负责;[5]2015年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指出“现阶段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产生的问题非常多,政府部门和金融界都应该给

7、与高度的重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现在还在起草讨论中,我估计不久就应该会公之于众。但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我们只能逐步出台一些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政策,无法做得非常超前,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谁也很难说自己非常智慧聪明,能够提前想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基本上只能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相应地制定一些监管规则”[6]。有鉴于此,本文的分析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监管政策出台在即,紧张激烈的利益博弈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在P2P网络借贷这种全新的金融模式面前,我们应该从鼓励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其金融创新持有一种包容

8、性的态度,但也应该警惕和预防其负面效应带来的诸多不利后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法律控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此种创新金融模式的良性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分析意义所在。1.1文献综述目前来看,国内外对P2P网络借贷的分析主要涵盖P2P网络借贷的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