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ID:28395086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从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经济转型及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等维度提出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必要性;从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内容与过程、实施质量监控与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培养内容;从合作企业遴选、顶层设计教学组织、职场化课程开发方面提出了模式实施需关注的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社会发展宏观背景,为高职教育创新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纲领性文件,均

2、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要求,使“校企双主体”人才模式成为必需和必然。一、深刻认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1.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技术进步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变革的最核心动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应满足国家新型发展战略转变要求。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经历一场战略性转变,实现发展战略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1.培养模式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迫切要求近年来,

3、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性规划,拉开了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序幕。新型产业、生态产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异军突起,对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2.双主体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教育领域历史性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结构、质量、效益是当前首要问题。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心应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因为质量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没有质量的教育很难持续发展。质量与满足社会需求有关,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其最佳选择就校企双主体培养,这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需要。3.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高职教育属性特征所决定的高职教育具有跨界的属性,即既跨越教育界又跨越产业界。其培养职场人(行业人)的目标定位,要求毕生生应具备一定的行业文化特质,即在价值观方面要与企业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在学习方法上有具有“基于问题学习”的理念,在成本意识与质量意识要求方面均要与企业经营活动接轨,且要具有良好的客户意识,而所有这些,均要求培养过程中要有企业文化渗透与企业活动融入方可实现。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核与形式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共

5、同作为主体,培养职场化人才的模式。该模式应包括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内容与培养过程、实施质量监控与结果评价等。1.职场化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以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与素养需求为依据。培养目标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学生职业

6、生涯发展共同确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实施培养,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2.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策划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策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的理念,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确定专业人才规格定位,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

7、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确保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合作单位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在方案制订时,要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1.课程体系共同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构成要素,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8、,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依此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