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D:28401850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00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具有突然发牛、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但其木质上都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引起短暂脑功能失常[1]。全球约有7000万癫痫患者,其中90%以上的位于低、中等收入国家,发病率仅次于偏头痛、脑卒中、老年痴呆,而且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可影响各年龄段人群的慢性疾病,尤其在儿童期和青壮年期。在美国大约有两百万人患有癫痫,并且有占人口总数3%的人可能罹患癫痫[2]。尽管科研工作者在

2、探讨癫痫发病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与神经递质、离了通道、神经胶质细胞、遗传及免疫等的异常有密切关系。明确癫痫发病机制,将有利于癫痫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木文就癫痫发牛机制的有关研究及成果作一综述。1神经递质及受体多年来的研究己经证明癫痫的发病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节失衡有关,癫痫的发病与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失衡有密切的关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与γ氨基丁酸(&

3、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分别作为主要的兴苗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生成、释放、灭活及受体异常皆可引起神经元异常地、过度地同步性放电,从而引起癫痫[3]。1.1谷氨酸(glutamate,Glu)及其受体早期研究表明,谷氨酸水平异常与癫痫病患者的过度兴奋有关,谷氨酸受体的异常增加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神经元一肓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在癫痫患者脑组织和癫痫动物模型中都发现谷氨酸水平升高,并证实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可导致神经元死亡[4-

4、5]oGlu受体有离子型受体(AM2PA、KA和NMDA)和代谢型受体(mGluRs),分别与离子通道和G■蛋白通道偶联,进而发挥作用。先前研究多数集中在离子型受体方面,认为痫性发作时谷氨酸蓄积作用于离子型受体,使突触过度兴奋,从而诱发痫性发作。当Glu蓄积作用于以上两种离子通道吋,导致大量的Ca2+和Na+内流,而K+则外流,产生去极化,引起癫痫发作。1.2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及其受体在神经递质与癫痫关系的研究中,以GABA的研究

5、开展的最早,研究证实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最重要的抑制性递质,同谷氨酸受体一-样,GABA受体可分为GABAa(促离子型受体)与GABAb受体(促代谢型受体)。GABA由脑内含量极高的Glu经谷氨酸脱竣酶脱竣而成,其通过与相应的离子通道型受体结合,增加Cl・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流动,从而诱发去极化或超极化。介导GABA中枢效应的受体迄今为止已发现3种:GABAA受体、GABAB受体及GABAC受体。GABAA受体与癫痫的关系最密切,其位于中枢突触后膜,属于配体门控的CI■通道受体,研究证

6、明,激活GABAA受体可以产生早抑制性突触后电位。GABAb受体则通过G2蛋白耦联反应,产生缓慢而持久的突触反应,它也是临床上治疗癫痫药物作用的靶点,近年来新发现GABAc受体,也是配体门控的CI•通道,目前其功能还不清楚。2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调节神经元细胞兴奋的重要物质,包括钙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当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改变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失衡,诱发出异常同步化放电,引起癫痫发作,因此也被称为是“离子通道病”[6]。近些年有研究发现离子通道病中的环核昔酸可与颖叶癫痫和失

7、神发作有关。环核昔酸通道下调和蛋白表达缺失会引起离子流密度的下降,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因此,环核井酸被认为在癫痫发作中起到重要作用。3神经胶质细胞传统上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只对神经元起支持作用,而近年来在对癫痫病灶手术切除标本的观察中发现慢性癫痫病人的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且呈谷氨酸样免疫组化反应阳性[7],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癫痫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常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可将具有神经毒性的谷氨酸在细胞内转变成无毒性的谷氨酰胺,对谷氨酸等氨类物质的解毒,细胞外液K+的缓冲对大

8、脑有保护作用,但当大脑受损时,胶质细胞解毒功能降低,细胞外大量堆积谷氨酸,致使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为癫痫发作提供了基础。而细胞外液K+的负平衡可使细胞的兴奋阈值降低,也可使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对癫痫的发作也有一定的影响[8]。4遗传和免疫因素大多数的疾病均有遗传基因复杂性,癫痫病无一例外的也具有其遗传特征,并与多基因变化有关。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部分癫痫综合征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因此显示癫痫的发病与分子遗传机制有必然的联系[9]。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中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