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ID:28402106

大小:63.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_第1页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_第2页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_第3页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_第4页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附于人本身而存在的,以声音、技艺等为表现手法,并且以口传心授相传的一种宝贵财富。在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了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实现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4

2、5-02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传递者与承载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中,传承人的保护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了解现行传承人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提出有效的保护策略,完善相应的保护制度,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传承人都是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工作,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并且在相应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

3、性与影响力。传承人在开展项目传承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后继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以及权威性的传承接班人。在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目前还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并且相应的保护制度也不够健全,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更有成效地保留与传承非遗项目,关键还在于人。文化与教育部门首先要让本地百姓和广大师生对非遗项目有所了解,并以此在大众心间增加认知度。在此基础上,当地党委政府要真正尊重本地文化习惯,不以主流舆论排挤草根话语,不以行政推广压制民间文化自主生长,从而为本地文化生态留足发展空间。唯有如此,非遗才有可

4、能真正吸引公众兴趣,并在真正符合其生存的环境中延续下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例如,王杰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一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所在的大关县政府把他从山上“请”到了县城,成立了芦笙制作技艺中心。由于他制作的芦笙工艺精良,产品供不应求。而南涧县也在积极想办法,如编辑出版跳菜教材并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从青少年群体中培养非遗传承人。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二、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并且充分结合了国家与地方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

5、国家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针对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主要就是按照各地方的相关文件开展工作,同时,这些文件主要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质的认定,以及规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等。现阶段,在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面,主要选用的是层级认定的方式,相应的传承人也是需要进行种类划分的,一般可以划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省、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在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相关部门予以补充。(-)传承人的认定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6、首先,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进行规定。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对于相关传承人的认定工作非常重视,并且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认定传承人的数量越多,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其得到传承人的认定并且数量非常多,就可以全面开展并且完成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使得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一定传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最多的人群就是民间艺人,他们能否可以代代相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只有认定并且支持更多的传承人

7、,才可以通过群众的力量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保护。(二)保护与扶持传承人的力度不足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措施不够得力。根据《非遗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在法理上,该条明显属于任意性法律规范,各级政府及其文化部门无必然支持非遗传承人的义务,而即使给予支持也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该条另一大缺陷是未规定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