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

ID:28413757

大小: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75例临床疗效观察耒阳市马水中心医院湖南省421800【摘要】目的:观察76例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口7例小儿咽源性咳嗽患者,分为治疗组(n=75)及对照组(n=42),治疗组釆用疏风利咽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两个疗程,后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组痊愈、好转、无效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判断两组疗效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22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8例,无效9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

2、优于对照组。结论:疏风利咽汤在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上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关键词】:疏风利咽汤;小儿咽源性咳嗽;疗效对比咽源性咳嗽指咽部疾患所造成的咳嗽,主要特点为咽痒即咳,不痒不咳。属中医“因痒”“虚火喉痹”“慢喉痹”范畴,是慢性咽炎临床表现之一⑴。现代医学多项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及环境污染密与咽源性咳嗽的发病密切相关,大气污染,空气干燥,吸烟,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致使咽部慢性充血,黏膜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牛,咽部敏感性增强,使咽喉或气管黏膜受刺激引起咳嗽。咽源性咳嗽发病率高,因大

3、气污染、环境因素症状加重,较难治愈,会给患者牛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6]。现代医学治疗咽源性咳嗽常采用抗牛素、止咳、镇定药物,用药时间长,副作用较大,疗效常不满意。因此开发我国丰富中药资源,利用中药资源治疗咽源性咳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用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此类病例75例,观察疗效,同时以西药为对照组,客观评价疏风利咽汤治疗小儿咽源性咳嗽的疗效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病例选取标准年龄2~16岁,咽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为:(1)干咳少痰,咽痒不适,遇异味及冷空气刺激性咳嗽加剧;(2)无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咽部后壁,淋巴滤

4、泡增生;(3)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提示心肺正常,无其他器质性病变。1.2病例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儿,患有心、肝、肺、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非感染性慢性咳嗽(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胃食管反流症)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咳嗽患儿,因其他疾病正在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疗患儿,既往对罗红霉素出现过敏反应患儿,不能坚持治疗中途停止者。1.3纳入病例资料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患儿117例,其中75例为治疗组,年龄2~15岁,男性44例,女性31例,42例为对照组,年龄5~16岁,男性25

5、例,女性1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方法2.1治疗组治疗方法:给予疏风利咽汤(射干6g、桔梗6g、蝉蜕6g、白僵蚕6g、薄荷5g、杏仁8g、前胡8g、灸麻黄5g、牛茅子8g、甘草4g),水煎服,每天一剂。一周为一疗程。加减法:(1)风寒偏盛者加细辛、紫苏子;(2)风热偏盛者去麻黄,加桑叶、枇杷叶;(3)口舌干燥、津液受伤者,去麻黄,加沙参、芦根、玄参;(4)痰黄稠者去麻黄,加瓜篓衣、鱼腥草、浙贝母;(5)伴气喘者,加地龙、茅茜子、紫苏子。2.2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口服,一次按体重2.5^5mg

6、/kg,一天两次。一个疗程为5~12Ho2.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不给予其他药物,并注意预防感冒,治疗组连服两个疗程,对照组用药5~12日,若症状完全消失,在3天后停药。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在治疗开始及结束做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检验。2.4疗效标准痊愈标准为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咽后壁淋巴滤泡消失,咽部无充血。好转标准为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咽痒,干咳,咽后壁淋巴滤泡减少,咽部黏膜尚见轻度充血。无效为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咽部检查无明显改变,包括自动更医者。2.5统计学利用SPSS15.0进行资料的秩和检验。3结果3.1疗效分析:

7、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22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8例,无效9例,统计分析显示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2副作用: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对照组2例出现肠胃不适。4讨论小儿咽源性咳嗽的病因以外邪侵入多见,且与饮食、情感状态密切相关,致热与湿痰交结,郁塞于咽部,肺之门户不利而咳。其症状以喉痒,咽干,咽喉有异物感,干咳,少痰等为症状⑸。病因病机多为:风邪袭肺,清肃失宣,邪灼咽喉,气逆而咳。中医治疗外感疾病常用疏风法,主要运用于祛风药物把侵入机体的风邪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目的。《

8、皇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外感疾病中风邪为致病因素,至隋唐吋期,风邪治病的治疗方法和机理得到进-步研究,包括孙思邈的《备急千斤药方》中也详细叙述了祛风的方法,至宋金元时期,中医对疏风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具体,如《丹溪心法》讨论了具体病种中疏风法与其他方法如何合用,至明清吋期,温病学理论逐渐成熟,疏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