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

ID:28440943

大小:5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1页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2页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3页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12年一2014年3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中,2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接近正常,发钳减轻,氧分压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3例出现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最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死亡1例。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呼吸困难、发钳缓解或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恢复正常。呼吸道保持通畅,呼吸频率正常,??音消失。能维持自主呼吸,呼吸困难消失,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恢复正常。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

2、;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56-02呼吸衰竭(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上根据血气分析将呼吸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即I型和II型。I型是单纯的低氧血症,见于呼吸衰竭的早期和轻症;II型是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见于呼吸衰竭晚期和重症。

3、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3〜82岁,平均5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1例,支气管扩张7例,哮喘1例,肺癌1例。患者意识均清楚。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2方法呼衰的处理原则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纠正缺02、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建立通畅的气

4、道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如做好口咽部护理,预防胃内容反流至气管;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CPT;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给予祛痰药使痰稀释;有气道痉挛者给予32受体激动剂等雾化吸入;必要时可用纤支镜将分泌物吸出;如经上述处理仍无效,则需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氧疗是应用氧气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呼吸衰竭时,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尽量减低吸氧浓度。1.3结果30例急性呼吸衰竭中,2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接近正常,发钳减

5、轻,氧分压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3例出现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最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死亡1例。2护理2.1病情观察①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②注意有无窒息、感染、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③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禁用麻醉剂,慎用镇静剂,防止引起呼吸抑制严重后果[2];④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观察有无二重感染;⑤使用呼吸兴奋剂时:注意通气过度及副反应的发生,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颜面潮红、肌肉颤动等现象,提示药物过量,应及时减量或停药。2.2合理氧疗,建立通畅

6、的气道:包括清除气道分泌物,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给氧吸入,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熟悉各型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部件运转情况,如遇故障及时排除,确保病人安全;观察呼吸机各连接处是否紧密,防止漏气和脱落;密切观察病人用机后情况,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治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如通气不足,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出汗、烦躁、外周表浅静脉充盈;如通气过度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出现血压骤降,心律失常及谵妄、昏迷、抽搐等呼吸性碱中毒症状,应立即复查动脉血

7、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3机械通气护理意识清楚的病人上呼吸机前要向其交代上呼吸机的必要性及如何配合,上机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工作状况、记录上机时间、采用的通气方式、吸氧浓度,监测呼吸频率、吸入及呼出的VT、气道峰压等参数。当使用PEEP方式通气时,PEEP值应从低水平(35crnH2O)开始,遂渐增加到最适宜的水平,一般以维持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