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ID:28444155

大小:69.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_第1页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_第2页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_第3页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B-D血气针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张亚丽白丽华(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02400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D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了解体内酸碱状态及氧合情况,判断机体有无缺氧和二氣化碳潴留,帮助判断呼吸衰竭的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法:总结了我院重症医学科1年内所釆集的动脉血气次数为466次。结果:B-D釆血针针尖锐利超薄,斜面短易于进针,采血时无需拉动活塞,不会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下降。结论:B-D采血针为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针筒内设置足量的固体肝素锂抗凝剂,保证了离子检测的可靠性,

2、且抗凝均匀,不稀释标木,减少了溶血,结果准确。【关键词】B-D血气针动脉采血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1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20-02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液中的“气”(即異有生理效应的气体,也括氧气和二氧化碳)和“血”(即与“气”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pH、HCO3_等)的测定,了解肺通气和换气的功能,以及机体酸碱代谢的状态等,从而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的轻重,并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得到了越来越

3、广泛的应用,快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标木,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而临床上对于采集动脉血标木的器材及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我科的操作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总结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所采集的动脉血气次数为466次。其中经足背动脉成功采集的血标木为292次,占62.6%;桡动脉为93次,占20%;肱动脉为36次,占7.7%;股动脉为45次,占9.6%。患者年龄为14〜67岁。2方法2.1常用的采集动脉血的部位: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根据动脉所在

4、的部位、搏动感强弱以及患者的情况决定选择穿刺的动脉。2.2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安尔碘、棉签、一次性B-D动脉采血器(简称为血气针)、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治疗巾、弯盘、必要吋备一小垫枕。2.3操作者准备:规范着装,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评估患者,了解病情,向患者解释采血的B的和意义,简竽介绍操作步骤,告知患者会奋轻微疼痛,进针吋不能移动被穿刺的肢体,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合作。2.4穿刺时体位:足背动脉、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时,患者取坐位、半坐位或卧位均可;股动脉穿刺吋患者应取平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

5、2.5动脉采血器的选择:自2006年10月开始,我院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血器采用电脑设计的动脉采血针头,针尖锐利超薄,斜面短容易进针,采血时无需拉动活塞,不会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针简内设置足量的固体肝素锂抗凝剂,保证离子检测的可靠,且抗凝均匀温和,不稀释标本,减少溶血。使用时先将采血器活塞拉至预期采血量(约1.6ml)位置[1】,针头刺入动脉,动脉压会使血液自动进入针筒,取动脉血后将针头直接刺于备好的胶塞中,或盖上安全针座帽,摇匀送检。2.6消毒方法:棉签蘸安尔碘,以

6、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皮肤,直径10cm,操作者戴-次性无菌橡胶手套(或消毒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无名指)。3常用的动脉穿刺方法3.1足背动脉穿刺技术是我科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因足背动脉位置表浅,管壁厚,弹性好,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小,穿刺成功率高,容易按压,不易出现血肿;患者体位随意,小受病情的影响。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穿刺点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即足背内外踝中点。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戴-次性无菌橡胶手套(或消毒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无名指)。左手示指、中指指尖触摸并固定动脉,右手握血气针,穿刺时针头与皮

7、肤呈15°〜20°角进针,针尖斜面向下,见冋血后,固定穿刺针,采集血液1.5〜2ml,采血后立即将针头斜面刺入橡胶塞内与空气隔离,或取下针头,将采血器乳头盖上采血器内的安全盖,然后用双手搓揉针管摇匀后及吋送检,采血局部按压2〜5min[2]。3.2桡动脉穿刺技术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择前臂桡侧腕屈肌健与桡骨茎突之间,桡动脉搏动明显的部位为穿刺点,取一小垫枕放置在患者手腕处(手臂抬高10cm),手臂伸直,略向外展,手指掌面略向下压,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左手示指指尖触摸并固定桡动脉,呈30°

8、〜45°角进针。该定位法使穿刺部位皮肤紧绷,桡动脉血管相对拉直固定,穿刺吋不易滑动,易把握进针深度。3.3肱动脉穿刺技术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上肢外展,掌心朝上,在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可触及肱动脉搏动,选择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穿刺手法同桡动脉穿刺法。3.4股动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因股动脉血管粗大,血流丰富,穿刺易定位,常作为儿童及循环衰竭的危S患者的首选部位,但当患者处于被动体位或者是肥胖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