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

ID:28476215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0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_第1页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_第2页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_第3页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_第4页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竞争中立:中国的实践与展望一、竞争中立的提出背景所谓“竞争屮立”,是指国家在市场竞争这一问题上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根据竞争中立的理念而构建的“竞争中立政策”,则是确保经营者不因所有制而产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制度工具。构建竞争中立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展开竞争。自竞争屮立概念及其制度架构于上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最早提出并付诸实施,竞争中立己经成为风靡世界的重要词汇。虽然此理念是发达国家为完善公平竞争环境而提出的,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而言,该理念在克服国

2、家干预经济的惯性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无疑具冇积极意义。但是,竞争中立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利用为过度评价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为指责这些国家影响国际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理由之一。近年来,竞争中立更是成为西方责难我国国有经济享有不公平竞争优势的基本理论立足点,也是西方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治理发起挑战的主要论点之一。如何解释和应对这一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在多双边经贸领域的谈判,也会对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竞争中立的不同立场与制度尽管竞争中立在西方已经被普遍接受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公平竞争与自由贸易经济环境的重要尺度,但是不同的国

3、家在竞争中立问题上所持立场以及具体制度仍存在诸多差异。1.澳大利亚:竞争中立政策是澳大利亚于1995年发起的“全国竞争政策”(NationalCompetitionPolicy)的一部分。根据该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六个州和两个领地签署了三项政府间协议:《竞争原则协议》、《行为规范协议》和《执行全国竞争政策和相关改革协议》。根据这些协议,澳大利亚各级政府都必须实施竞争中立政策,包括税收中立、信贷中立、规制中立等,即国有企业不得在税收、信贷和政府规制等各方面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任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企业,都可以借助“投诉机制”对享有不合理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违反竞争中立政策的

4、指控。澳大利亚专门设立了竞争巾立投诉办公室(CompetitiveNeutralityComplaintsOffice,CNCO)受理相关投诉。2.欧盟:欧盟的竞争中立政策集中体现在《欧盟运行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第106条和第107条。根裾条约第106条的规定,对于公共企业及成员国授予特别或专有权利的企业,成员国不得指定也不得保留与条约的竞争规则相抵触的任何措施。换句话说,所有的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私有)都必须遵守欧盟层妞的竞争规则。在必要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还可以通过针对成员国的指令或决定的式保证该条规定的实施。3.美国:以澳大利亚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纳竞争屮

5、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维护统一市场的考虑。相比之下,美国不像澳人利亚有那么多国有企业,也不像欧盟需要建立“超国家”的统一市场,因此其在国际上推行竞争中立政策更多的具有主导国际经贸规则治理和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诉求,而不是为了针对自身问题。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美国试图在TPP中引入包括竞争中立在内的“高标准政策”,要求参与谈判的国家消除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的各种优惠,进而在削弱这些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的同时增加美国企业的竞争力。1.其他诸多发展中国家:除了发达国家以外,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己经开始酝

6、酿并实施竞争中立政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2012年以来启动了若干关于竞争中立的研究项目,其关注点更多的在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巴拉圭等。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研究和制定竞争中立政策既是融入全球化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具有推动国内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通过比较竞争屮立的不同立场和制度,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冇不同的诉求。尽管竞争中立的理念具冇共性,但是竞争中立的制度及其实施具有个性。认识屮国在实施竞争屮立政策方面的经验和特殊性,是中国进一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竞争中立政策的前提。三、竞争中立的中国实践和经验对于中国而言,虽

7、然尚未普及竞争中立的理念,更未正式提出竞争中立的制度框架,但是笔者认为,中国针对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改革和监管措施本身就是竞争屮立政策的一部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屮国在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始终坚持“企业化”和“公司制”的改革道路,逐步地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绝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已经蜕变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也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认为,一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史,也是竞争中立政策在中国实施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之后进一步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将推动中国竞争中立框架的正式确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