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

ID:2851850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1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_第1页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_第2页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_第3页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_第4页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2第3单元古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同步训练一、阅读下面王羲之《兰亭集》文段,完成1~6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林修竹修:长,高。B.信可乐也信:相信。C.世殊事异殊:不同。D.其致一也一:一样。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其欣于所遇③仰观宇宙之大④犹不能不

3、以之兴怀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的文采产生感慨。B.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C.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我的这篇文章产生感慨。D.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4..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段主要是叙事、写景。B.三、四两段主要是抒情、议论。C.文中情感复杂多变,波澜起伏。D.文章写山水抒豪情,情景交融。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

4、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6、翻译:(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二、

5、阅读下面苏轼《赤壁赋》文段,完成1~6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6、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

7、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

8、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6、翻译:(1)何为其然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