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ID:28531187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1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_第1页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_第2页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_第3页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_第4页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原文出处】殷都学刊【原刊地名】安阳【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60~68【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309【英文标题】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lyricism"——AConceptintheLiteraturefromthePrimeQinDynasty,HanDynasty,WeiDynast

2、ytoSixDynastiesWANGChun-hong(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Department,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作者】汪春泓【作者简介】汪春泓(1964-),男,浙江嘉兴市人,1994年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内容提要】本文围绕“固精”这一文化传统,考察其流变,认为汉代之前文学抒情均受其节制,而六朝文学形成抒情性特质,乃与此一先秦两汉以来悠久传统的断裂有着

3、直接关系,为研究六朝文学特质,开辟了新视角和新思路。【摘要题】文论研究【英文摘要】Thisarticleinvestigatestheevolutionof"stabilizingsoul"whichisaimportantconceptinChineseculturaltradition.ThearticleconsidersthattheliteraturebeforeHanDynasty(included)wasruledbytheconcept.However,thesituationwasdifferentinSixDynasties.

4、Theculturaltradition,"stabilizingsoul",wasabrogated.Thechangebringthat"ExpressPersonalSensibility"--anotherliteraturetraitformedintheSixDynasties.ThearticlegivesusanewvisualangleandanewapproachtoinvestigatethetraitofSixDynasties'literature.【关键词】精气/毛诗序/先秦文学/汉魏文学/六朝文学soul/theFo

5、rewordofMaoShi/lyricism/developmentandevolution【参考文献】[1]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4] 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M].长沙:岳麓书社,1986.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忄加占  @②原字滞下加心  @③原字克加寸  @④原字女加曼  @⑤原字服加鸟  @⑥原字石加敫....  @⑦原字马加(侵去亻)  @⑧原字

6、般下加木  @⑨原字礻加右  @⑩原字月加兆  @(11)原字扌加离  @(12)原字日加方  @(13)原字亻加垂[中图分类号]I2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03)01-0060-09南朝重艺术特质的文学思想倾向,最突出的是其强烈的抒情性。本文拟探讨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抒情性所发生的根本转变,从而考察诗学思想在此期间的发展演进。  一、由先秦时期从个体之“身”到国家之“事”思想模式来探寻《毛诗序》“抒情”的结构层次《毛诗》在汉代影响不大,但是《毛诗序》对汉代诗学而言,却有代表性。《毛诗序》说:“情发于声

7、,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通过音所表现情绪的不同,可以体察到人心、政治的实情。此处“安”、“乐”、“怨”、“怒”、“哀”、“思”等,均属于心理活动的各种形态,它们何以是测量政治良窳的指标呢?《吕氏春秋》卷二《适音》比较清晰地阐释了调和心情与音乐诗歌的关系,其曰:“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音亦有适。太钜则志荡,以荡听钜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溪极,

8、溪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特,不特则怒。故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