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

ID:28536971

大小:5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0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_第1页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_第2页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_第3页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_第4页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_第5页
资源描述: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20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释义唐湘清居士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是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曾著普劝念佛文,劝导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才智庸愚,大家一起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人人都应念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究竟有什么益处呢?原来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的大觉清净心,世界上所有的人,人人先天具有与阿弥陀佛同样无量光明,同样无量寿命,同样清净大觉的本心,只因后天一念妄动的无明黑暗,把先天本具的光明清净本心遮蔽了,以致使人陷入罪恶的苦海,不能自拔。念佛就是要把人人先天本具的光明清净心发

2、掘出来,驱除后天的无明黑暗,使人心充满了无量光明,那么人人都不会犯罪,人人都可过着快乐幸福的精神生活。因为“南无”的意思是归向,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一意归向先天一念未生以前光明清净的大心,这样就可解脱一念已生以后罪恶的束缚。且阿弥陀佛曾发大愿,要把所有众生本有的光明清净心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无量光明绝对清净毫无污染的极乐世界,希望念佛的人,能把身心归宿安顿在这样至真至善至美的清净国土,心生净土,邪恶无法侵入汝心,一切烦恼无从发生,使你成为一个快快乐乐的极乐人,全世界人类都能这样做,这个世界就可成为极乐世界。

3、因此莲池大师要普劝世界的人类,人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全文共计二十节,兹逐节解释如下:  一、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富贵的人,生活很舒适,物质享受极满足,如果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堕落堪虑。俗语说:“饱暖思淫欲”,所以富贵者更需要道德修养,更需要追求清净的精神生活,否则富贵常能使人堕落。富贵人如果不知修行,常因作恶而失去富贵,即使没有作恶,世间也很少长久的富贵,往往时转星移,一旦失去富贵而潦倒穷途者,比比皆是。明代状元罗洪先所作醒世诗有云:“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又云:“世间最大惟

4、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上述醒世之语,十分正确,世间的富贵,好比花间之露,水上之沤,虚伪不实。只有生死才是人生大事,人若不能了生脱死,势必沉沦苦海。富贵人应当明白上述道理,赶快念佛修行,因为念佛是发掘人心本具的光明,接受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与无量智慧,就可扫除心中的黑暗与愚痴,这样就不会因富贵而造业,且可藉富贵而多做善事。现在社会上的富贵人很多,大家都争着购买华丽的房屋。这种物质上的住宅,诚然是人们生活所必需,有了坚固的房屋,才能防止盗贼的侵害,躲避风雨的袭击。可是大家要明白,精神上的住宅,比物质住宅的房屋更

5、重要,人们如果缺乏高贵清净的精神住宅,就会受到邪鬼妖魔的侵害,贪嗔痴慢的袭击,因而发生精神痛苦不安,道德堕落下流的恶果。要知物质住宅的房屋虽高大,却是不稳固的,遇到火灾可能被烧掉,遇到大地震可能被毁掉,即使不会遭遇上述灾害,可是到你死的时候,你能把这高楼大厦带走吗?倘若你拥有极乐世界清净美好的精神住宅,不仅火灾不能毁,地震不能倒,且一直到你死了以后,永远属于你的住宅,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聪明的富贵人应知道,念佛是保持永久精神富贵的上策。....  二、若人贫穷,家累甚少,正好念佛  世人

6、所谓贫穷,是指物质的贫乏,这种物质贫乏的穷,只要有崇高的精神生活,照样活得比富人更快乐。试观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那样的贫穷不堪,为什么十分快乐呢?因为他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把物欲看得很淡,不以贫穷为忧,故能不改其乐。因此贫穷者如能念佛,更能使精神生活富足,因而无忧无虑,十分快乐。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身藏无价珍”。楞严经云:“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

7、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一段经文,是说人们心中原来藏有如意宝珠,为无明妄想所蔽,以致忘失而不自知,好比一个乞丐,忘失了自己内衣中藏有宝珠,却要到外行乞,后有智者指示他,宝珠藏在他自己内衣中,赶快取出,顿时成为大富翁。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像此乞丐一样,不知自己本心原来藏有与阿弥陀佛同样的无量光明,迷失了隐藏的如意宝,感觉精神上很贫乏。倘有智者教他们念佛,把隐藏在本心原有的无量光明无量智慧发掘出来,就能顿显本心立见光明,从此精神上得到充实富足,获致身贫道不贫的真快乐。  三、若人

8、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俗语说:“有子万事足”....,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了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宗祀得托,故云万事足矣。有人得了儿子,感谢菩萨之赐,从此发心精进念佛,终于净业成就,高寿后快快乐乐的在笑声中往生,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民国时代的杨母,贵州三穗县人,自幼为杨家童养媳,年十七,与杨维新结婚,十九岁,因难产痛甚而昏迷,梦跪佛前,求生贵子,蒙白衣观音,进子入怀。甫以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