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ID:28539209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1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2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3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4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湖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624178韦英摘要:本文以文献与调查法的形式就幼儿欺负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等家庭因素的关系作了调查与分析,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不仅对对方造成的伤害,还影响到对方系统的权利虐待,通过创造性游戏、友好的态度进行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关键词:教养方式,幼儿欺负行为,家庭教育,游戏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极具实践意义的课题。从已提出的研究框架来看,欺负行为的研究几

2、乎涉及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儿童欺负行为是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童欺负现象呈增多态势,更增加了对这个课题研究的紧迫性。而从大量的资料分析,对欺负行为的研究和干预基本上集中于我国中小学幼这一年龄段。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与幼儿欺负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理论上认识欺负行为的实质,从实践上为配合当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控制和消除学校中的欺负行为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表现形式有其典型的特点;幼儿欺负行为主要受到欺负者和受欺负者

3、的家庭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欺负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家庭作为幼儿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幼儿早期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  关于家庭因素与幼儿攻击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已表明,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幼儿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制等家庭因素都可能造成幼儿以后的高攻击性。这同样适用于幼儿的欺负行为。欺负他人的幼儿不仅成人后可能成为欺负者,而且有可能“培养”出欺负他人的孩子。关于这方面资料,许多研究已有所表述,文章就从大量资料中总结以下方面。二、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一)欺负是一种攻击行为,是故意造成对对方的伤害....欺负行为对对方的伤

4、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某些欺负是以踢打、推操、抢夺财物等形式出现,某些则以散布伤害性言语或社会排斥等形式出现。欺负既可以由单个幼儿进行,也可以由多个幼儿进行。当一个幼儿重复遭受来自另一个或多个幼儿的负面行为时,这个幼儿就是在受欺负。负面行为是指有意造成或试图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或不适等,包括言语方面的伤害如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身体方面伤害的如踢、打、推操、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还包括做鬼脸或威胁的手势、有意从团体中进行排斥等方式。欺负行为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它属于攻击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反复和长期进行;人际关系之间以力量不对

5、称为特点。欺负行为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起因,也可认为它是虐待的一种形式。(二)欺负行为是系统的权利虐待在社会群体中,总会通过力量、能力、个性、等级、地位等形式形成权力关系,一种行为是否构成权力虐待要看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系统的、重复的和故意的权力虐待就叫欺负。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可根据三个标准:1、该行为不是由受害者的挑衅引起的,而该行为却具有挑衅性;2、该行为重复发生。那些偶尔发生的或仅发生一两次的行为不属于欺负;3、力量的非均衡性。在通常情况下,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

6、寡、以强凌弱,受欺负者对欺负者不具备有效的报复手段和条件。①因此,欺负行为最易出现于权力关系明确、且监督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中,不仅学校易出现欺负行为,许多社会群体如军队、工作单位、家庭都极易出现此种欺负行为。(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对欺负行为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的研究者并不把取笑甚至是恶意的取笑看作是欺负行为。根据欺负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可以把欺负划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直接言语欺负。直接身体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踢、抓、咬、推操、勒索、抢夺、破坏

7、物品等:直接言语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形式直接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间接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借助于第三者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等,通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它同样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持久的心理伤害。本研究认为欺负行为是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子集,但又不完全属于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把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与其他幼儿产生的矛盾都认为是幼儿的欺负行为,但他们的这些行为却还不能说成是攻击性行为,因为我们认为攻击性行为是情节比较严重而持久的行为,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

8、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三、家庭与欺负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