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

ID:28555448

大小:6.9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1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_第1页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_第2页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_第3页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_第4页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情景问题切入二战时期,德国将士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学习目标引领课标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音乐和美术作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重点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

2、物和代表性作品。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世界的文学”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和亚非拉地区文学的发展概况。本课第二目“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主要讲述了以高尔基、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斗争情况的作品的基本情况。本课第三目“音乐的变奏”主要讲述了19世纪以来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本课第四目“毕加索与立体派”主要讲述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的具体情况。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③十月革命胜利 ④现实主义 ⑤约翰·

3、克利斯多夫 ⑥两个世纪文化的一座桥梁 ⑦幽默 ⑧轻松诙谐 ⑨马克·吐温 ⑩欧·亨利 嘉莉姐妹 美国悲剧 人民大众 太阳照旧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反战 冰山原则 黄金时代 民族特色 印度 吉檀迦利 戈拉 日本 千只鹤 伊豆的舞女 日本人内心的精髓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海燕 童年 我的大学 狂人日记 沉默的国人的魂灵 朦胧 法国 德彪西 牧神午后 夜曲 月光-..表现内部 表现自我 勋伯格 12音体系 乐队变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古典主义 简约 自然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几何切面 几何空间 支离破碎 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 黑人时期 亚威农少女 综合立体主义 弹曼陀玲

4、的少女 有藤椅的植物 古典世界 格尔尼卡重难疑点探究1.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特点及其代表作流派名称特点画家及代表作新古典主义选择重大题材;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细节;强调色彩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西班牙:哥雅《枪杀马德里市民》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和谐;画面明亮;后期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梵·高《向日葵》法国:塞尚《樱桃和桃子》现代主义反传统与理性,重视艺术家主观感受和

5、表现形式;千奇百怪,材料多样法国:马蒂斯《舞蹈》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2.关于印象派的认识(1)印象派音乐与印象派绘画的共同点它们都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2)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首先,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印象派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其次,印象派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印象派主张追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有绘画特点。(3)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

6、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4)历史意义:印象派艺术的崛起,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是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3.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对传统和理性,画家们力求组织起一种具有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带有很大的抽象性。他们拒绝传统绘画中对光和空气的表现与描绘,拒绝三维空间透视,创造出一种多维的透视观,用许多相交的面(四方形

7、、三角形、半圆形等)来表现物体,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形象组织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从而使其后面、侧面等各方面能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因而又被称为“立体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现代主义绘画不仅表现了物体的外在形象,而且还向人们揭示了关于物体本身的本质东西。典型例题示例-..【例1】 (2010·广东卷·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