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

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

ID:28567762

大小:1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1

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_第1页
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_第2页
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简介1.名称和分类地位学名PratylenchusbolivianusCorbett,1983异名PratylenchusaustralisValenzuela&Raski,1985分类地位垫刃目Tylenchida,垫刃亚目Tylenchina,短体科Pratylenchidae,短体属Pratylenchus测量数据:雌虫正模标本(Corbett,1983):L=0.61mm;a=25;b=5.4;b=4.0;c=22;V=82;stylet=19µm。2.形态特征雌虫:温热杀死后,虫体较直或略向腹面弯曲,常180°扭曲,

2、阴门后到尾端逐渐变细。侧区4条侧线,外部的侧带窄于中间侧带,有网纹,虫体中部中间侧带有倾斜的线纹。4条侧线延伸至侧尾腺口,侧尾腺口距虫体末端10—15个体环处。唇区3条唇环,少数4条唇环。头区大块骨化延伸至虫体至少2个体环。口针强壮,口针基球较圆,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球2.7—4.0µm。中食道球为卵圆形,较为发达。食道腺腹面和侧面覆盖肠,覆盖长度为18—49µm(1—2个体宽)。食道腺与肠连接处位于排泄孔后,排泄孔距虫体前端89—105µm。前生单卵巢,受精囊不明显,且无功能。后阴子宫囊长22—31µm,约1.25个体宽。尾呈圆柱形较直,略

3、向背面凸起,向腹面凹陷。腹面15—19个规则的体环,偶尔为24个。尾末端圆而光滑。3.分布和寄主目前,关于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的报道较少。其发现报道地仅有玻利维亚中部的科恰班巴(南纬17度),寄主为燕麦及马铃薯根系(1983年),以及智利南端的奥斯特岛苔原地带(1985年最早发现时被定名为南极短体线虫,后定名玻利维亚短体线虫的)。后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欧石楠根际(1996年),及英国的温室栽培的六出花根际(1991年)中发现。综合其地理分布推测该线虫属于适生于热带的短体线虫种类,在温带地区的温室内也可适生。4.潜在经济影响对该线虫的研究较少,仅见1

4、篇文献报道(Amsing,J.J.,1996)。该研究以玻利维亚短体线虫接种六出花进行危害评估,认为该线虫引起植物的损失在10%—20%左右,属于中度(M),其危害阈值24条/100ml土壤。5.传入和扩散可能性英国于1989年首先在温室栽培的六出花中发现该线虫,后为评估该线虫危害性,英国农业渔业食品部植物健康和种子检查局(PHSI)对全国15个郡县的24个六出花栽培苗圃进行了调查,最终在9个郡县的12个苗圃中发现该线虫,但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该调查未就该线虫是否在其他植物或者地区分布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六出花原生于中、南美洲,因此英国学者认

5、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随该植物引入英国(Cotten,J1990)。线虫扩散主要依靠种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自身扩散性较差。PratylenchusbolivianusCorbett,1983A:雌虫整体;B:雌虫唇区;C,D:虫体中部侧区;E:食道腺;F-H:雌虫尾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