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

ID:28590655

大小:105.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1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_第1页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_第2页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_第3页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_第4页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论文题目: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姓名周国栋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2013秋教学点开平农广校目录一、乡镇工业发展特征1(一)资本积累1(二)产业结构1(三)产权改革2(四)与城市工业的联系2二、中国工业化城市发展状况3(一)我国的重工业城市3(二)京津冀工业基地3(三)城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4三、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化比较6(一)地区差距6(二)与城市工业的联系7四、城市工业与乡镇的动力机制7(一)郊区农民求富求变的冲动7(二)城区产业转移与企业外迁的带动8(三)旧城改造和生活需求的驱动8(四)园区建设和外

2、企、乡企进入的拉动8(五)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助动9参考文献10内容摘要通过对城市工业化与乡镇工业化的比较,分析乡村工业化的形成与缺陷,城市工业化的兴起与优势。阐述了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价值取向。市场取向和吸纳农民的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和重要标志。虽然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我国政府主要倡导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2000年以来,各地普遍启动并呈现极大活力的,恰恰是以城市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为特征的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3、。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我国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脉络和动力机制,无疑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关键词: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城市工业乡镇工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在我国的发展是客观必然。城市发展重工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完整;迅速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配套能力和大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积累了丰富的大工业建设经验,对工业化认识大大加深,为后来的工业项目引进及与国际化先进国家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乡镇工业会因地制宜合理地发展

4、乡镇企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乡镇工业发展特征(一)资本积累在改革初期,有两个因素对乡镇企业初始的资本积累起到了贡献。第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被逐步削弱,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相对缩小。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农业产出和收入。这两个因素引起了农村储蓄的迅速上升,例如1993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是1978年的25.9倍。在融资渠道方面,乡镇企业主要依赖农户的储蓄和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中的借款。1993年到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和

5、国有银行大约将其90%的贷款都提供给了国有企业。(二)产业结构显然,中国的国际分工应当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政府所推行的赶超战略使基本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从而为乡镇企业的起步提供了便利。1952年到1978年期间,轻工业的固定资本投资在大多数年份不到总的工业固定资本投资的10%。1978年到1992年间,农村和城市的消费支出以年平均6.5%和5.8%的速度增长,而1952年到197710年间,增长速度则分别只有1.8%和3.0%[6].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使生产消费品的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以重工业为主的国有企

6、业则不占有优势。即使同是生产消费品,由于城市的生产成本较高,乡镇企业仍然占有优势。  在1978年到1996年间,乡镇企业的人均净资本存量从来就没有超过国有企业的20%,乡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雇佣的劳动力是国有企业的几倍。不过,近年来这种要素投入的结构开始改变,乡镇企业人均工资的水平和国有企业开始缩小[7].乡镇企业对自身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其在出口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86年,乡镇企业的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的9.2%,但在以后的10年中其保持了20.6%的年均增长速度,从而在1996年达到了47.9%的份额。乡镇企业出口占其总产出的比例也从1986年的3%

7、,上升到了1995年的8%.(三)产权改革 1984年,政府废弃了农村合作社制度,并开始了城市改革,这些措施加速了私有的乡镇企业的发展。1984年的乡镇企业中有69.3%是私有的,到1987年则上升到了93.6%.尽管私有企业的规模要比公有企业小,但这丝毫不能说明公有企业更重要。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私有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1997年乡镇企业59.2%的就业和51.2%的产出都是由私有企业提供的。同时,农村公有制企业则开始呈现出与城市国有企业相类似的预算软约束的问题(Zhang,1997)。当然,农村公有制企业也承担了一些非经济的功能,例如创造就业等(Y

8、ao,1999)。这样,就引致了其相对于私有制企业的低效率(姚洋,1998)。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