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

ID:28600303

大小:7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1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_第1页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_第2页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_第3页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_第4页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稿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协商民主的乡村实困境与化解路径*张国献李玉华摘要: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转向和深化拓展。实践中出现了平等困境、包容缺陷、共识局限与效率瓶颈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乡政村治”与宗派传统的体制张力、社会分层与经济压力的乡村现实、制度匮乏与政府主导的机构规制、协商文化与自组织羸弱的社会基础;化解乡村协商民主困境的实践路径在于,群众路线与协商型政府的塑造回归,经济基础与社会资本的增量发展,协商制度与协商机制的科学取向,市民社会与协商文化的协同培育。关键词:协商民主;乡村;现实困境;实践路径党的十八大报

2、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因此要“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①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的实践转向和理论拓展,它倡导村民参与乡村事务,推动乡村治理科学化,有效化解乡村社会矛盾,实现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深入分析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成因机理,科学构建乡村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一、问题缘起: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乡村协商民主是乡村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

3、的成员,“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表达自身偏好,并根据现实情况,实现偏好转换,达成政策共识”②,促进乡村社会稳定,为实现农民的“中国梦”提供政治保障。当前乡村协商民主实践深入发展,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广东梅州蕉岭模式、吉林辉南“民主议事制度”很有代表性,但在乡村协商民主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1.平等困境:政治贫困与精英操控平等是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它包括机会平等和能力平等。在乡村协商民主实践中,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虽然被纳入乡村协商对话体系中,但因资源贫乏和能力贫困,使他们缺乏认知自我

4、、他者主张的理性知识,无法平等有效地同社会资源与交往能力具有优势的乡村精英展开-----------------收稿日期:2013—8—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务人员廉政建设研究》(12CZZ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文化底蕴下中韩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12BKS079)、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利益诉求与制度供给:乡村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3CZZ023)。作者简介:张国献,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郑州4

5、50002)。李玉华,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710049)。....辩论,其观点不能对他人产生实质性影响,导致乡村协商民主变异。乡村协商民主实践中虽然也兼顾弱者的利益诉求,但这种兼顾是有限的,与弱者应获得的政治利益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职业农民虽然参与了乡村协商,却无法充分表达自身诉求,只能被动默认乡村精英的决策,接受既不利于自己又不合理的所谓协商结果。相对于职业农民的政治贫困,以乡村干部、经济能人和家族长老等为代表的乡村精英具有不可多得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教育资源或社会资源,他们走南闯北,见多

6、识广,了解政策,信息灵通,在乡村协商民主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偏好,常常占据主导地位,乡村协商民主有时变质为乡村精英获取自身利益的“白手套”。乡村协商民主往往是乡村干部主导,协商活动来自于领导意志或政治压力,他们采取选择性回应或根本不回应的方式面对协商共识。进入协商论坛的管道往往被权力精英严密控制,受到政策影响的村民被排拒在协商活动之外,基层干部对村民要求的协商活动的发动、办理和回应往往消极应付、推诿扯皮。职业农民政治贫困与乡村精英强势操控违背了乡村协商主体平等原则,削弱了乡村协商民主的实效性。2.包容缺陷:程

7、序排斥和协商极化乡村协商民主的主体不应局限于乡村干部、专家、经济精英和宗族长老,应包容外来人口和本村人口的历史差别、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政治差别、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别、不同姓氏之间的力量差别。现实中,乡村协商民主往往是政府主导协商议程,农民被动参与或象征性参与;协商程序不科学,排斥弱势农民,导致他们参与机会与偏好表达的相对剥夺;弱势农民很难改变对自身不公正的程序,也很难参与制订公共辩论的规则。程序排斥导致乡村协商民主包容性严重不足。乡村群体包括家族群体、宗族群体、宗教群体、姻亲群体、干亲群体、干部群体、经济群

8、体等利益群体。群体极化是指“协商群体的成员可以根据人们的预测朝着其成员在协商前表现出的倾向中更加极端的点移动”③。当某一群体中具有极端倾向的人越多时,群体协商就可能走向更加极端的结果。在乡村协商民主中,观点分歧较大甚至截然相反的两个群体,往往都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分化,这时,群体间的分歧将更加严重,理性共识很难达成,乡村公共利益很难维护。乡村协商群体极化导致村民不愿意提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