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ID:28611894

大小:188.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2-12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_第1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_第2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_第3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_第4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章整理人:肖邦的忧伤整理时间:公园前209年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是接触不多但较和平稳定的邻居关系。近代,二战结束后双方一度中断了20多年的官方交往。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双方的关系发展迅速。而进入新世纪后双方的关系摩擦不断。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等等,而在这些问题中,历史问题无疑是影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最敏感的问题。关于中日历史问题,我国学者多数强调以史为鉴。也有学者提出抛开历史问题来发展两国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

2、授在岛根县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可以大致地搁置历史问题,留到以后去解决,以便绕过更连贯、更有效地实行国家大战略的障碍。”历史问题既然已经早就存在,而且还是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采取回避战术,“搁置历史”未必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过分地注重历史,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势必损害双方关系的发展。因而,中日之间应该立足于“现状”谈共识。现在是需要中日双方都拿出勇气来,从实际出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的时候了。首先,要大力推动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国经济由于总量上存在差距,差别性很大;加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又互为近邻,因

3、此导致产生巨大的互补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为扩大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其次,两国政府引导好两国国内人民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在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从中国方面来说,实事求是的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对日本的敌视程度已经相当高,这种敌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政界和民间普遍存在着对历史问题的“负罪疲劳症”。而日本方面篡改历史教科书、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等这些活动让中国民众也产生了较大的敌视情绪。因此,对日本在历史观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主要要靠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正直的学者和持公正态度的舆论界,通过艰巨的教育,提高日本人民的

4、觉悟,最终解决。再次,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认同感。中日两国文化特性有着较多相似之处,在很多方面有共性。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将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文章整理人:肖邦的忧伤整理时间:公园前209年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是接触不多但较和平稳定的邻居关系。近代,二战结束后双方一度中断了20多年的官方交往。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双方的关系发展迅速。而进入新世纪后双方的关系摩擦不断。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等等,而在这些问题中

5、,历史问题无疑是影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最敏感的问题。关于中日历史问题,我国学者多数强调以史为鉴。也有学者提出抛开历史问题来发展两国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在岛根县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可以大致地搁置历史问题,留到以后去解决,以便绕过更连贯、更有效地实行国家大战略的障碍。”历史问题既然已经早就存在,而且还是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采取回避战术,“搁置历史”未必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过分地注重历史,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势必损害双方关系的发展。因而,中日之间应该立足于“现状”谈共识。现在是需要中日双方都拿出勇气来,从实际出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的时候了。首先,要大力推动中日

6、之间的经济交流。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国经济由于总量上存在差距,差别性很大;加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又互为近邻,因此导致产生巨大的互补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为扩大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其次,两国政府引导好两国国内人民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在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从中国方面来说,实事求是的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对日本的敌视程度已经相当高,这种敌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政界和民间普遍存在着对历史问题的“负罪疲劳症”。而日本方面篡改历史教科书、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等这些

7、活动让中国民众也产生了较大的敌视情绪。因此,对日本在历史观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主要要靠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正直的学者和持公正态度的舆论界,通过艰巨的教育,提高日本人民的觉悟,最终解决。再次,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认同感。中日两国文化特性有着较多相似之处,在很多方面有共性。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将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文章整理人:肖邦的忧伤整理时间:公园前209年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